今天是:
站内搜索:
扶贫互助资金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政协经科委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488    更新时间:2014/1/16

 

扶贫互助资金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扶贫互助资金运行情况,县政协成立扶贫互助资金运行情况专题调研组,从九月份开始,先后深入到扶贫局,高滩镇百坝村、白鹤村,双桥镇东垭村等镇村,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部分扶贫互助资金入会会员等方式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运行情况

我县的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自2009年启动实施以来,项目覆盖18个镇,29个项目村,入会会员2450户(其中贫困户入会2147户)。29个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资金总规模达到641.1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65万元,缴纳会费136.65万元,占用费转入本金39.53万元)。累计借款农户2216/次,累计发放借款1049.84万元,累计还款额为614.60万元。扶持农户2216户,其中扶持种植业808.42万元,养殖业226.73万元,工业加工及其他行业14.69万元。协会借款会员户均增收500元以上。该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我县的魔芋、茶叶、中药材、蔬菜等主导产业的发展,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借款难,借款成本高的问题,极大的调动了贫困户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热情。项目村贫困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已成为村域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从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几年的运行情况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财政、发改、金融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互助资金项目领导小组。由扶贫局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并由专门股室负责全县互助资金协会日常管理,配备一名财务统计管理人员和一名稽核人员。适时监管协会运行和资金使用情况,项目镇分管扶贫工作领导和扶贫干部为镇级互助资金项目责任人,负责协会日常工作指导监督,形成了多层次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培训,完善机制。业务部门坚持狠抓互助资金业务培训工作。通过专门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对协会日常运行、财务管理进行培训。同时,县业务管理部门采取定期稽核的方式,到村手把手、面对面的培训,利用每季度末项目村到县局对账的时间,有针对性的重点解决互助资金项目在具体操作、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了县级负责培训、稽核,镇级负责监督、检查、指导,村级村民监督委员会、监事会全程监督,协会独立运行的三级管理运行模式。

(三)加强指导,保障安全。一是坚持资金投向与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互助资金借款必须保证资金总量的80%投入该村产业建设中,支持村域主导产业发展,发挥产业规模效应,带动会员增收。二是规范运行模式保障资金安全,在业务指导上坚持采用整借零还借款模式,有效减轻了一次性还款带来的资金压力,加快了资金周转率,保障了资金安全。协会按季度定时集中办理业务,保证了协会运行常态化,同时也有效减少了协会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三是全县统一帐务,对互助资金财务管理进行了统一,统一设置为五本帐簿(即:一本总帐、一本会费收入明细帐、一本占用费收入明细账、一本应收帐款明细帐、一本现金日志账),统一的帐务模式有利于培训和检查。

(四)积极创新,发挥效益。积极探索协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互促进发展模式。一是积极吸纳专业合作社社员入会,支持农户发展产业。二是把资金用于支持合作社生产技术等关键环节建设,推动专业合作社良性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三是积极指导互助资金协会依法有效运行、监督协会资金使用和管理,鼓励会员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形式加入专业合作社,保障资金投入能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全县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总体运行较好,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村级协会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淡薄一是一些协会管理人员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不按协会章程和财务管理要求操作;存在转移资金用途、背包借款、垒大户、不按规定任意支取占用费收入、不控制最高限额等问题,造成了部分借款逾期。二是部分管理人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淡薄,忙于自我发展,放松和淡化了对协会工作日常管理,导致协会运行出现慢、散、乱的问题。三是一些协会管理人员由于怕麻烦等原因不按时记账或者只记流水账,帐务处理随意性大,业务管理部门和镇也缺乏有效的管理约束措施。

  (二)村级协会管理人员文化层次不齐,业务素质差。部分协会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加之,不思学习,不善学习,有惰性,致使出现帐务管理粗糙,工作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更有,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必须采取无纸化办公,但目前村级协会无电脑,无网络,操作能力低,很难适应当前工作需要,更难以达到互助资金规范管理和及时报表、报帐要求。    

  (三)管理脱节,监管难度大。目前,我县村级协会的管理现状是县管村,弱化了镇这个中间环节,部分镇认为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由县业务主管部门监管,协会运行好坏与镇没有直接关系,疏于对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的管理,由于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目前尚处于试运行阶段,点小面广,很多时候县业务主管部门又鞭长莫及,增加监管难度。

(四)资金量小,制约协会发展。互助资金协会资金规模较小,协会资金靠财政垫资投入815万元,其余资金靠动员农户入会收取会费来补充资本金,运行好的村级协会可通过省上奖励和积累的方式增大资金量,资金量最多的村级协会也才30多万元,由于协会资本金小,入会会员借款覆盖面较低,借款额度小,影响农户入会积极性;同时,也影响到了协会管理人员年误工补贴。导致一些协会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五)部分会员对协会认识不够,入会动机不纯。一是部分村协会管理人员将扶贫互助协会当作一般的扶贫项目,认为运作的好坏与村上和自己无关,赔了是国家的,亏了是农民的,没有把协会当作村上自有经济体来抓,只想到放,没有想收的问题;二是会员入会动机不纯,认为扶贫的资金好用,只贷不还,资金回收难度较大。

三、建议

()加强教育管理,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运行好坏,事关其村域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应引起高度重视,各镇要将协会运行情况纳入本级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将协会的运行情况置于政府的指导监督之下,同时,加大对协会从业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从业人员正确处理,服务社会和自我发展的关系,使他们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推动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坚持多措并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在抓紧业务主管部门的同时,镇人民政府应在落实县委、县政府为民服务“五个一”的活动中,从镇财政抽调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工作人员,驻村包点,负责指导村协会经营管理工作,有条件的村,可安排大学生村官专门负责指导培训协会从业人员,帮助他们提高业务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加强跟踪服务,完善监督机制。一是建立机制。各镇党委、政府要从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发,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用活用好资金,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建立起完善协会的监督、监管机制。加强协调、定期研究、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二是杜绝风险。加大对互助资金的审批、发放、回收的管理力度,杜绝不良风险发生。三是培养典型。县上对互助资金运行中做得好的村,及时总结经验,在其他试点村加以推广,使之成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做到引导不领导,帮办不包办,扶持不干预,推动不强迫。本着一边发展,一边再提升的原则,使我县扶贫互助协会在质量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四)减面壮点,助推协会发展。互助资金项目面散,点小,资金量小,覆盖有限,管理难度大是该项目的突出特点。建议一方面启动退出机制,对运作存在资金风险的协会进行清产核资,返还会员会费,收回财政扶持资金,减面壮点,使整合后的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资金总量达到50万元以上,对有发展基础、有条件、有发展愿望、有管理能力、有责任心、乐于为贫困户服务的项目村进行优先扶持。另一方面,协会应在控制适度规模的前提下,要拓展发展思路,探索创新发展模式,营造和谐健康的发展环境,助推协会发展。如当前,我县各镇集中安置点较多,出现了许多移民新村,移民户离地入镇进城后,山上的土地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甚至会撂荒,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可组织引导他们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等适合当地的产业,支持帮助他们能安居乐业。同时,也可积极引导、吸纳村级其它产业协会的农户入会,为其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推动村域经济发展。

(五)深入宣传动员,营造协会发展环境。采取召开形式多样的群众会,印制宣传单等方法,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让贫困群众知道互助资金是干什么的,资金来源,资金用途,资金管理等,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成本意识、效益意识、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争取更多的贫困群众加入协会,形成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紫阳县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10534号
EMAIL:283956432@163.com  地址:紫阳县紫府路紫阳县委大院  邮编:725000  电话:0915—4412008
最佳分辨率1027×768 IE6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