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紫阳县政协成立50周年征文
政协委员和他的专业合作社
向连才
2012年5月22日,是马宁友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他创办的紫阳县富硒鱼养殖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新闻一下子上了中央电视台。6月28日,又传来一个喜讯,《人民日报》刊发了中国科协、财政部《关于表彰2012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决定》,陕西省紫阳县洞河镇联丰村水产养殖协会被命名为全国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受到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从此后人们对洞河镇联丰村水产养殖协会的法人代表马宁友真的就刮目相看了。
政协委员马宁友是土生土长的洞河人,他不仅建言献策,而且敢想敢干,带头兴产业。洞河镇气候温和,群山连绵,风景秀丽,水域辽阔,适宜发展水上观光园,也是水上养殖的最佳区域。该镇联丰村位于汝河流域、汉江之滨,总人口2000多人,全县三分之一的回民都居住在这里。在库区蓄水之前,联丰村的群众靠山吃山,回民的姑娘们总是赶着一群牛羊,水乡洞河便呈现出一幅“风儿吹,羊儿跑”、“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画卷。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几年后荒坡变森林,为了大山的美丽,人们不得不限制牛羊的自由,改自由放牧为圈舍养殖,从前活蹦乱跳的白山羊只有老老实实地呆在圈舍里。长期习惯于自由放牧生活的回民群众正在一筹莫展之际,马宁友另辟佳径,组织回民群众走“水路”,他发起成立了紫阳第一家水产养殖协会,联丰村逐步实现了由种植业向水产养殖业的大转变。马宁友的“水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富,走出了一条科技致富的通天大道,2011年以来该专业合作社先后受到陕西省科协和中国科协的表彰,成为全国的科普惠农典型。
洞河镇的回民主要分布在联丰、菜园、小红光三个村,回民人口1116人,是全县回族人口的聚集区之一。多年来,地方党委政府都十分关心回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大了落实国家“扶少”政策的力度,回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2009年,联丰、菜园两村的回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低于全县农民人均3600元的收入水平。马宁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不知回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路在何方。2010年初,马宁友在网上搜到了安康市制定的“农民百亿增收工程”重点规划渔业的致富信息,从中受到启发,从那时起,他就向镇上提出发展水产养殖的合理化建议,得到了洞河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马宁友说干就干,他抓住发展水产养殖的大好时机,对洞河镇境内的水域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察和可行性论证,利用洞河的最大支流汝河作为养殖基地。马宁友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按照股份制的经营模式,积极吸收回民群众参与入股,牵头组建了紫阳县富硒渔养殖专业合作社。短短几个月,马宁友共筹集资金628万元,初步形成了以网箱、围栏等多种养殖方式和南方大口鲶鱼、大鲵等养殖品种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养殖企业,为加快回民增收致富拓宽了新途径。
紫阳县洞河镇联丰村富硒渔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美丽的洞河又添了一道风景,在那道风景里呈现出一个宽大的平台,平台上建起了冷冻库、恒温室、饲料投放配料室和两台网箱消毒水泵,经过马宁友的不懈努力,水产养殖场建网箱15000平方米,库叉围栏养殖6000亩,同时还建起了仿生态大鲵养殖场一座,占地面积达34000平方米。在这片水域上年养殖草鱼、鲤鱼、南方大口鲶鱼120万尾,养花、白鲢600万尾,联丰村群众的致富梦想在“水路”上变成了现实。
这些年来,马宁友和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联丰、菜园两村90多户、500余回民入社参股从事水产养殖,年产富硒鱼500多吨,畅销湖北、四川等地。2011年,马宁友水产养殖场固定资产达到1200万元,实现富硒渔养殖总产值5000万元,参股到合作社的社员从过去的人均收入2000元提高到6671元,联丰村的回民群众终于走上了致富路,这其中也有马宁友的心血和汗水。紫阳科普惠农的辉煌篇章记录着这位汉江养鱼人的平凡事迹,茶乡紫阳流传着政协委员马宁友的故事。
作 者:向连才,紫阳县政协委员,县科协主席
联系地址:城关镇环城路县科协机关
电 话:15309158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