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是一段路。高桥人走山路,过廊桥,踩着沉甸甸的历史,穿越时空,几分潇洒,几分醉。 廊桥又名高桥,因为桥遐迩闻尔,放将这地方命名为高桥镇。高侨镇位于任河流域。距紫阳县城约30公里。小城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小桥流水,茶香四溢,景色优美,人杰地灵,不似江南胜似江南。涓涓溪流各奔东西,汇入两条河,一河在镇东名东河,一河在镇西名西河,东西河之上横架两座全木结构的木廊桥。两桥之间相距百米,其结构大小,建筑模式竟然相同,木廊桥建于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二百多年过去了,廊桥丰韵犹在。古老的桥伴着年轻的镇,桥给小镇增添一分风最、一分风情,游人纷至沓来,观廊桥,听故事,陶冶心情寻世纪之梦,无不称赞叫好。 这是用纯木头创作的艺术精品,桥两端石头砌墩,垒起两道石墙,中有圆门。无论东河西河,均由三根栋梁横跨,桥宽两米,桥面铺木板。两侧没回廊,边缘以木柱支撑,上有横木相衔,如丝如扣。泥瓦覆盖,桥如亭,亭桥浑然一体。其技艺精湛,造型别致,风格独特。木廊桥高17米,长15米,历史上曾两次整修,光绪三十一年首次整修,民国十年复整修。修补总监、帮办、经理、首仕、木匠、大捐名仕皆记载于横梁之上。风雨苍茫,世事岂能忘,几百年深情洒人间,梦幽幽,廊桥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 谁不说咱家乡好,高桥人心中只有桥。早年来自四川、西安、高桥的人萍水相逢、相聚,闲话家乡,三人都说家乡美。四川入说:“四川有座峨嵋山,离天只有三尺三”。西安人便说:“西安有个钟鼓楼,半截伸进天里头”。高桥人毫不示弱,脱口而出:“紫阳有高桥,离地万丈高。头年丢面锣,二年才听到。”又一次,高桥人与滚鼓人在一起吹牛皮,高桥人依旧吹那廊桥。滚鼓入说:“滚鼓山的鼓,天下第一鼓。初一打一锤,响到月十五。”高桥人对答如流:“高桥有一桥,天下第一桥,初一往下眺,十五在半腰”。滚鼓山人汇话可说。桥在传说中形象高大,它如彩虹飘在蓝天,闪烁神奇智慧的光芒。 桥在故事中是爱情之舟,过了桥就步入幸福的彼岸。牛郎织女,彩虹搭桥。世事多巧合,廊桥果然隐藏一段爱情故事。相传清乾隆六十年,东河、西河两岸受河水阻隔,交通不便,于是当地农民便集资修建廊桥,数日廊桥落成。竣工那天,龙潭坝有高姓子弟到权河口林家迎娶新娘。返回途中,一行人抬着大花轿,鼓乐开道,敲锣打鼓,行至桥头,桥工故作刁难,不准通过,并说如执意要过,除非新娘作诗一首,用诗给桥取个名字方可过桥。新娘出身书香门粥,自幼好读诗书,精通琴棋书画,是有名的才女。她走下花桥,桥工们目不转睛,但见新娘步履轻盈,举止大方,花容月貌,美若天仙。她当即吟出一首五言绝句:“新娘过新桥,千固万年牢。高郎娶林女,桥名叫高桥”。从此,东河桥,西河桥并称高桥,这地方方圆儿十里都叫高桥镇。也许历史悠久,也许有了故事与传说,东河桥与西河桥终于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命名为:廊桥。 桥毕竟是路,承前启后的路。人在廊桥上行走,从历史定到现实,定向明天。廊桥穿越时空,目睹人间悲喜,苍海桑田,儿世几代,默默地守望爱情,为行者铺路,盼壮土凯旋。廊桥梦幽幽。岁月使廊桥变得古老而成为文物,时光流逝,却使小镇变得年轻而繁华。从早到晚,廊桥上行人穿流不息,姑娘挽起一串“凉草鞋”过去,老人提着烟酒回家,廊桥为小镇人家而忙碌。须晴日,走近桥头,环顾高桥镇,望廊桥流水,还真有一番江南水乡之韵,于是生出些爱慕与留恋。夜幕落下,明月高悬,一阵二胡独奏,一阵琵琶独奏,一阵儿山歌从廊桥上飘来,悠扬而动听。廊桥一点也不孤独,清风习习,廊桥好趁凉。一老人独坐廊桥,他在追忆逝去的韶光,还是缅怀过去的情人?人去廊桥上散步,无不思念昔日的少女。廊桥百年如梦,人生有梦才精彩。廊桥幽梦,寻不回失落,只留下爱的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