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瓮山仙迹
作者:向连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366    更新时间:2008/5/29
  紫阳城南有一山,形如瓮,故名瓮山或瓮儿山。瓮山濒临汉江,天生一个“仙人洞”,名曰:“紫阳洞”。其山其洞,乃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的修炼之地,一代宗师在此山洞面壁修炼,羽化成仙。瓮山依旧在,仙人四海游。日月高悬,瓮儿山道光生辉,紫阳千古流芳。
  张伯端,字平叔,道号:“紫阳真人”。北宋台州临海郡(今浙江省临海市)人,自幼慕道,通“三教”经典,精刑法、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生死方术。曾为府史数十年。一日,顿悟人间悲怨,赋诗云:“刀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万千。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从此淡泊功名利禄,心飞蓬莱仙路,浪迹天涯,游天下之名山。熙宁二年(1069年),在成都天回寺遇异人刘海蟾援以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后,来到紫阳仙人洞面壁修炼,著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青华秘文》、《长生要义》等道学著作,并收归《道藏》传世。张伯端被奉为道教南派的开山鼻祖。雍正十一年(1733年)敕封张伯端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紫阳真人自立门户,独树一帜,把握世间万物化生的法则,主张修炼人的精、气、神,独创内丹修炼方术,顺应“三教合一”的思想理念,以修炼生命之法,融贯道禅,弘扬道教南派的思想创新。出神入化的“内丹”方术,把真人推向开山祖师和神话仙界。据道光《紫阳县志·名胜》截:“紫阳洞,县南岸,真人张平叔面壁处。明永乐间,有田夫关继开者入其中,遇大蛇当道而止。自是洞门遂塞。明分守少参王公文翰遇真人於京邸,语公云:‘茅庵在紫阳瓮儿山。公行当镇守金州。’命下,果然。公抵紫阳,谒洞口,有白气矗天。此隆庆戊辰岁也。至万历癸巳,有河南羽士钟太鸾追觅真人古迹至紫阳,募工凿洞,仅丈余,获铜鼎、古砚,皆非人间物。乾隆时,张志超春闱北上,遇真人於河南旅舍,到任后复遇真人于神峰山,因即洞前建阁焉。”奇妙玄乎,紫阳真人果然是神仙吗?瓮山,道教南派的发源地,天赐瓮山结缘于道,山青水秀,心境悠闲而超脱,奇山秀水与道相融一体。故明正德七年置县,以真人道号为县名,历史给这块土地贴上了道文化的标签,紫阳淋浴着道的光辉。
  瓮山独秀,曲径通幽,石洞通天,藏天下人间之大道于山谷。真人集瓮山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独创内丹学说,置人于天地间,以人为丹炉,以道学理论为原料,锤炼精、气、神,升化生命的灵魂,点燃了生命。其功德盖世,紫阳真人走进神话步入仙境。瓮山仙境,古人所述极祥:瓮山蜿蜒而秀拔,汉水萦环而行绕,其洞窈窕而玲珑,其石峥嵘而突兀。“紫阳沟中,如列聚军旗,伏数万甲兵。洞隐真仙,时复化鹤来归。”山水多秀美,从史书的文字寻觅,阅读历史的美,明代知县阎博而作《紫阳堪舆说》,清知县张志超又写《紫阳赋》、《瓮山仙迹记》,传世之作记录历史的美,风景这边独好:汉江雷吼雪浮,滔滔东逝;山城前山外拱,连云捧日,如醉舞西施,辞楼下殿,拍肩执袂。任河谷地,峡无路而舟通,涧有桥而木独。构蜃楼于绝岸,疏鸟道而飞泉。一幅风景画:“江涛横波而惊鱼,山花乱落而骇鹿。霜叶零兮采樵,夕阳下兮归来。春日迟兮女红,秋声起兮士读。”“屋竖樟楠,户燃楚竹,既尔物华天宝,斯知人杰地灵。”古人描绘这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唯瓮山独秀。“峰不回不秀,石不立不奇,径不曲不幽,川不折不媚。故清淑特绝之境,悉缘天造地设,神工鬼斧之灵。”然而,“发山川之秀者,乃在乎人,不徙曰山水之胜”。“别有瓮山遗迹,石洞通天,金丹留字,道术垂编”。张志超,云南白盐井人,乾隆三十年(1770年),以举人出任紫阳知县,任职期间,政理人和,官闲史静。知县与仙结缘,民间尚流传《会仙记》的传说。每当休闲之时,张志超便邀兄弟朋友,渡江而南,游瓮山,追踪仙迹。“迤逦攀岩,进石门,步曲栏,坐危桥,飞槛阁,遥看城郭人民,云烟竹树;俯睇风帆雪浪,渔火江村,而游人都在图画中也。”道教慧眼识紫阳,真人一去不复返。寻瓮山仙迹,方知人间仙境竟在此山中。
  瓮山有一沟,名紫阳沟,山泉流水,四季清澈。蓝天白云,幽幽山谷,道光生辉。公元一九九八年,各界人士捐资,大兴土木,于紫阳沟重建“紫阳真人宫”,增其规模,刻《金丹四百字》,塑真人金像,诸神即位,以作道教活动场所。于是,香客不断,虔诚之心感应天地。一日三朝焚香诵经,火纸燃烧丹心,道之所存,道之永恒。道在紫雾中闪烁光辉。瓮山仙迹依稀可见。江岸有巨石,很早以前,它曾帮一贫穷书生考取举人,书生就职后感恩戴德,将乌纱帽置于石之顶端,以示感激。天长日久,那巨石竞成了“纱帽石”。灵隐寺有“飞来峰”,紫阳南岸却有“鸳鸯石”,传说“鸳鸯石”自洋县漂浮而来,在江岸上守望“鸳鸯水”。
  山城在汉水之北,瓮山在汉水之南。昔日风景何处去?汉江波澜壮阔。仙人洞、鸳鸯石、纱帽石沉入江底,只有影子在晃动。寻瓮山仙迹,道文化与现代文明浑然一体,交相辉映。走进紫阳,走进茶乡、桔乡、歌乡、道的故乡。山城紫阳,汉江边上的明珠、文化的亮点。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紫阳县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10534号
EMAIL:283956432@163.com  地址:紫阳县紫府路紫阳县委大院  邮编:725000  电话:0915—4412008
最佳分辨率1027×768 IE6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