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强基础 上规模 实现产业突破性发展
作者:zyzx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445    更新时间:2008/5/29

       今年七月下旬,县政协会同农业局,组成畜牧产业联合调查组,深入到麻柳、高桥、城关、汉王、洞河五镇,及所辖的染房等10村、100户养殖户,就畜牧产业的生产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况

  畜牧业是紫阳的传统产业,畜牧生产历史悠久。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这里的养殖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发展。“十·五”期间,县上把畜牧产业作为农村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大力发展,通过典型引路、资金扶持、强化服务等强有力的措施,畜牧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一是生产总量大幅增长。养猪、养鸡实现了量的扩张。据年报统计,2005年全年养猪388463头,出栏177691头,分别较上年增长17.6%、19.4%。养鸡1064900只,出笼408000只,分别较上年增长16.5%、16.8%。养羊、养牛与2004年基本持平,分别为177866只和12707头。2005年肉类总产15791.7吨,较上年增长15.2%,禽蛋产量1268吨,较上年增长15.9%,畜牧业实现产值17564万元(现价),较上年增长11.6%。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20.8%。在百户调查中,2004年、2005年和今年上半年畜牧业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22.1%、22.4%、25.3%。二是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全县新发展专业村50个,养殖大户600户,引进优良种二元母猪近300头,种公猪25头,新建正大标准圈舍5000平方米。三是畜禽养殖水平有所提高。通过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战略和逐村逐组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大面积提高了科学养殖水平。四是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初步建立了县、乡(镇)、村级动物防疫网络,落实了工作职责,并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抓了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和高致病禽流感的防控工作。总之,全县畜牧产业已经迈出了由分散型家庭副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的第一步。但是,畜牧产业如何实现突破性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二、问题

  (一)产品商品率低
  在农村,养殖户喂“长命猪”和“老母鸡”的现象较为普遍。百户调查中,2004年、2005年和今年上半年养猪商品率为23.3%、21.7%、34.9%,养羊的商品率为40.0%、31.9%、17.6%。牛的商品率为14.3%、33.3%、50.0%,活鸡的商品率为10.1%、18.3%、6.9%。
  (二)基础建设滞后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县通车的村共182个,占全县总村数的85.5%,通村公路中晴雨通车率仅为48%。农户使用自来水或自流水的比率偏低,四成农户吃水靠肩挑背磨。农村用高价电和用不起电的现象也较普遍。对沼气池建设群众十分欢迎,而今年1250口的项目任务和将来发展1万口的目标都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二是基本建设滞后。调查发现,全县养殖户中能遮风避雨的普通圈舍只占半数,能避暑保暖的正大标准圈舍5000平方米,占圈舍总面积的0.6%,“猪抱桩”现象依然存在。
  (三)良种普及率低
  全县去年引进二元母猪不足300头,占适繁母猪总数的1.5%。引进种公猪25头,目前配种能力在1万头次左右,占应配头次的25%。止目前,县上还没有建起一个二元基础母猪繁殖场,饲养20头以上二元母猪的三元杂交良繁点仅6个,且还未全面投产,真正的二元及三元杂交良种猪普及率不足5%。全县没有牛和羊的配种点,群众普遍欢迎的布尔山羊与本地羊杂交的科研成果也没有得到推广,羊群混交、乱交、回交现象十分普遍。
  (四)疫病防治不到位
  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动物防疫分春秋两防和平时补防,全县春秋两防工作密度十分不够,防疫形势十分严峻。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的强制免疫密度为43.3%、45.5%和81.8%。补防县上基本没有开展。近三年,生猪死亡率都在2%左右,鸡苗成活率仅六成左右,牛羊冬瘦春死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五)产业规模小
  以2005年为例,全县农户户均养猪5.2头,养羊2.4只,养鸡14.2只,养牛0.17头。百户调查显示,农户普遍都以小规模养殖为主,户均养猪8.4头,养羊1.2只,养牛0.06头,养鸡10.7只。养猪规模小,以千家万户散养为主。百户调查中,养21至50头猪的农户11户,养6至20头猪的农户36户,养5头以下猪的农户53户。

                    三、成因

  (一)科技意识不强
  受传统养殖习惯影响,农户在养殖畜禽上商品意识不强,养殖不算成本帐、效益帐,对科学、先进的新方法、新理念不接受,甚至抵触。调查中,村组干部反映,在推行强制免疫工作时,有不少养殖户对强制免疫的重要性、必要性不理解,不配合村上开展强制免疫工作,把养殖技术送到家门口,养殖户都不愿到会参加培训。
  (二)产业投入不足
  一是部分养殖户在畜牧产业发展上,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意识,不肯大投入,不求大发展。二是政府在畜牧产业投入不够。部分部门包抓重点村建设,扶持每个村5万元的奖补资金也有欠帐。与茶、桑产业相比,在畜产业上的投入偏少。信贷支农资金缺,信贷门槛也始终降不下来。养殖大户的周转资金普遍十分匮乏,不少猪群陷入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境地。
  (三)市场竞争力弱
  一是养殖成本高。受饲养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县养殖的成本高于周边省、市、县,无法与别人竞争,形成了逆向流动。二是销售市场窄。畜产品有产量,没批量,同一质量标准的产品十分有限。像外三元杂交商品猪,有外地客商在市场价格最低谷时,给出每吨白条肉9600元的价格,全县找不到一定数量的货。种种原因导致畜产品只能在县内销售,基本上进入不了外地市场。
  (四)防疫体制不顺
  一是人才少。全县有学畜牧的专业技术人员21人,县站10人,乡镇11人,而乡镇只有5人在畜牧岗上。二是报酬低。村畜防员按村上人口数付酬,这本身就不科学,且人均仅0.15元,工资额度为大村180元左右,小村120元左右。三是装备差。我县是2004年被农业部列为的冷链项目县,冷链项目建设还没到位,疫苗的存贮和运输很成问题。
  (五)饲料建设滞后
  全县没有一块成片的效益好的人工种草。养殖户的饲料一部分靠饲料粮、作物秸杆,一部分靠购买商品饲料。全县原实施了5000亩的退耕还草,因为产草量低,粮钱补助时间短等多种原因,农户把退耕还草地块转为退耕还林,目前县上是没有退耕还草面积的。县上缺少饲料加工企业,境外供应饲料,加大了养殖成本,制约了畜牧产业发展。

                   四、建议

  (一)树立主业意识
  树立主业意识是发展畜牧业的思想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践行“三个代表”的战略高度,从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小康的大局、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提高对畜牧产业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坚定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要确定和树立“没有畜牧业的农业,是不完整的农业,没有发达畜牧业,就没有发达农业”的观念。就目前县上产业发展现状看,畜牧业产值达1.8亿元,产业覆盖全县25个乡镇九成以上的农户,因此在筹划工作、安排项目、落实奖补上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二)转变生产方式
  集约化生产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方向。一是抓规模养殖,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是畜牧产业化进程化的必经阶段,在鼓励广大农户多养1头猪、多喂10只鸡的同时,要不遗余力的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战略,领跑农户发展家庭适度养殖,要按两年出栏5茬猪,每茬出栏50至100头的规模,强力推进养殖户的规模扩张。二是抓标准化生产,加快生产方式转变。畜牧业生产是微利生产。政府要引导养殖户用工业的理念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发展畜牧业,县上要制定和实施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操作规程、检测检验和市场准入制度等,使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三是抓关键环节指导,保证生产方式转变。政府要加大对养殖户的培训,并从供种、供料、防疫等关键生产环节入手,制定生产各环节技术指标和生产标准,搞好社会化服务,促进标准化生产。
  (三)狠抓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县上要把畜牧产业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大盘子,按照5句话20字的目标任务统筹实施。一是加强公路建设。要抢抓“大路带小路”工程项目机遇,本着方便出行和有助于产业发展的实际的需要,加强村级公路建设,尤其是选线要考虑专业户、大户的交通情况,努力提高通车率。二是圈厕沼配套建设。按照“圈、厕、沼、畜”四位一体模式,着力加快标准化圈舍建设进程,以沼促畜、以畜促粮,实现粮畜两大产业良性互动,畜与环境和谐统一。三是加强饲草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饲草资源,推广使用青贮、氨化技术。四是加快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步伐。
  (四)优化养殖结构
  优化养殖结构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优化内部结构。要调整当前以耗粮型猪鸡养殖为主的养殖模式,走猪羊并举、畜禽并重之路,大力发展食草性家畜。二是优化区域布局。要在原有《农业区划报告》的基础上,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畜禽发 展适宜区、优势区,因地制宜确定养殖品种。
  (五)加速良种普及
  推广使用良种是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心。一是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县上要重点扶持商品代场建设,以二元基础母畜为重点,加大外三元商品猪的生产。进一步扩大供精站、点的覆盖面,提高良种自供能力,在近年内要做到每个乡镇都有供精中心,每个村都有输精点,争取在三年内基本实现良种化。二是严把质量关。在畜禽良种引进上主管部门要继续坚持“四统一”,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集中采购、统一技术把关、统一质量标准,确保引种质量。农业执法部门要加大非法引种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引种安全。三是培育地方特色畜禽。要加大本地特色畜禽选育、提纯、复壮工作,特别是要加大布尔山羊与本地白山羊杂交的科研成果的推广。
  (六)强化疫病防治
  动物疫病防治是畜牧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一是强化免疫。要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抓好以“一瘟、二疫、五病”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特别是要加强种畜禽生产点的强制免疫工作,要在种畜禽出厂前基本完成疫苗接种工作。二是加强检疫。要全面推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加强产地、屠宰、运输检疫和动物防疫监督,确保产业安全。要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督,对免疫档案不健全的畜禽产品,不准进入市场,促进免疫工作。三是要健全防疫体系。要继续宣传和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用法律来约束镇(村)两级及养殖户对疫情监测报告和防治工作。要以当前畜兽医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动物疫治防治体系。要改革当前以人头计算村级防疫报酬的不合理做法,提高村级防疫员报酬。
  (七)加大投入力度
  投入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命脉。一是养殖户要加大投入。政府要继续深入宣传动员,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典型带动作用,把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克服“等、靠、要”消极思想,主动投资发展畜牧产业。二是政府要加大投入。要设立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良种繁育、疫病防治、技术培训、以奖代补、免疫事故赔偿等关键环节,并随经济增长和财政好转逐年增加。信用联社要切实降低信贷门槛,加大对重点乡镇、专业村、养殖大户的扶持,加大贷款额度,强化信贷资金扶持。各涉农部门要借助省、市重视畜牧产业的历史机遇,加大项目争取的力度,按照“用途不乱、渠道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捆绑项目,大幅度增加畜牧产业投入。
  (八)拓宽营销市场
  拓宽销售市场是发展畜牧业的关键。一是抓龙头。针对当前养殖业分散的现状,要加大对产业大户的培养,把大户培养成龙头,扶优扶强,逐步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县级龙头。二是抓开发。要结合我县富硒食品的品质优势,树立品牌意识,加快畜产品深度开发,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三抓监管。要进一步强化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运用法律手段实现政府对畜产品营销者与生产者的利益分配。
  (九)强化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是畜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行政推动力。政府要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上的领导、引导、指导、服务职能,抢抓当前畜产品价格回升的关键时机,办出让群众信服的样板,以此带动农户大发展。二是要加强督查考核。发挥考核在指导产业发展中“指挥棒”作用,把考核结果直接与干部的升转去留、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挂钩。要不断改进考核方式和推敲考核指标,使考核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加强部门之间协作与支持。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畜牧产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不同,多为养殖户办实事、办好事。计划部门要把畜牧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列入基本建设计划。国土、电力部门要切实兑现“圈舍用地、养殖用电同农业用地用电”的规定。农业部门要搜集、筛选、整理畜产品市场信息,并定期向外公布。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畜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典型。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紫阳县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10534号
EMAIL:283956432@163.com  地址:紫阳县紫府路紫阳县委大院  邮编:725000  电话:0915—4412008
最佳分辨率1027×768 IE6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