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王蓓:往事并不如烟
作者:程楚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0840    更新时间:2010/5/6

 

  

  “直到现在我的记忆中还经常出现打谷场上的那块银幕,一块白色的四周镶着紫红色的银幕,用两根竹杆草草地固定着,灯光已经提前打在上面,使乡村寂寞漆黑的夜生活出现了一个明亮欢快的窗口。”这是作家苏童的一篇回忆随笔《露天电影》,我和苏童生长在同一个年代,“那不是一个美好的年代,但是在一个并不美好的年代里,会出现多少美好的夜晚,使你忽略了白天的痛楚和哀伤。”
  而使我们感到夜晚美好的往往是电影,唯有电影是我们那个时代最好的文化娱乐。
  在我看过许多的露天电影,使我记忆深刻的是在中学操场看过的黑白电影《大浪淘沙》,这部“文革”后首次公映解禁的优秀影片使正在读高中的我非常向往片中的大学生形象,以致激励我奋力高考。而电影中爱国、崇仰真理、充满激情的女学生谢辉,尤其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20多年后的今天,当扮演女学生谢辉的演员王蓓老师在我面前时,我从她虽已年逾古稀而依然端庄的气质里依稀可辨当年她风华绝代的姣容。“在您所演的众多电影里我最喜欢的还是《大浪淘沙》,这部电影我前后大约看了有十多遍,甚至连电影文学剧本我也买来读了两三遍。”在见到王蓓老师之前我曾在电话里给她说过而与她见面握手时还是这句话。
  当我在上海拜谒诗人白桦先生之前,作家陈银涛女士和画家侯巍陪我在上海的几个大书店找寻白桦先生的著作,都没有存货,前台的电脑搜寻都是“已售完”。而白桦先生却向我推荐说:“章伯钧的女儿章诒和写的《往事并不如烟》很不错,刚上市卖得很好。”坐在旁边的白桦先生的夫人王蓓老师说,“这年头青年人谁还看老白写的书,他的书又不时尚,印数也少。”我说我从1970年代末就开始看王老师演的电影和白老师写的诗、小说和剧本,“思想优美,以思想悦人”,白老师的作品是以思想在写作,每个关注历史、热爱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读白老师的作品。
  我与侯巍住在上海徐汇区丁香园陈银涛老师的寓所,年已花甲的陈老师每天起得很早为我们做早餐,而王蓓老师也会在早晨打来电话问她“两个小鬼起床没有,今天是怎么安排的?”
  上海的冬天寒冷刺骨,而临近春节又下起了多年未见的第一场大雪。王蓓老师却从静安区来到徐汇区,一进门,王老师一边拍打着身上的积雪,一边说:“老白给出版社联系找了两本书,又从家里搜出了他的书让我给你送来。”
  在陈老师家,我们吃着她亲手做的比萨饼和意大利通心粉,王蓓老师对我说:“昨天晚上我们吃饭的时候,我看你和老白聊得很好,你对文艺界很熟悉嘛。”我问王蓓老师:“《武训传》是您演的第一部电影吗?”王蓓老师放下手中的比萨饼,用餐巾纸揩手,说:“我演电影纯属偶然。1948年的时候,我还在南京师范学校读书,其时我也不知道电影导演孙瑜从国外回来到南京选演员,我当时正在学校里演一个我们自编的话剧,而孙瑜在台下看了我的演出对别人说,我正在筹拍《武训传》,女主角小桃就定这个女孩儿。就这样我就进了上海昆仑影业公司。1949年4月的时候,开始拍摄《武训传》。昆仑影业公司里有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和优秀的进步青年,为了配合全国解放,我们停下了《武训传》,又投拍郑君里导演的《乌鸦与麻雀》,我在片中演的是余小瑛的使女小阿妹。这部电影拍得很艰难,创作人员知道,这个剧本在国民党的电影检查处是绝对通不过的,这样我们就采取了‘阳奉阴违’的办法,把送审本删掉一些场景和对话,而实际拍摄的仍是原本。但是,国民党警备司令部还是发现了这个秘密,对影片的拍摄进行了干涉。影片虽然被禁止拍摄,但创作人员并没有停止工作,为了以这部影片迎接解放,一方面保留下已经搭好的三堂布景,另一方面则由陈白尘修改剧本,以便把国民党垂死挣扎的景况,暴露得更为深刻、真实。就这样,影片在1949年9月继续拍摄。”
  《乌鸦与麻雀》公演后赢得广泛好评,于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选一等奖,王蓓因在影片中优秀的演出也获得了个人一等奖。这部影片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直到1980年代,法国和日本评论界还盛赞它是“令人惊叹、极优秀的杰作。”比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更早开创了电影艺术新时代。
  “我还是很幸运的,一进入电影界就与当时的优秀导演、剧作者和演员一起拍戏,第一部电影就和赵丹搭档拍《武训传》,《乌鸦与麻雀》又与李天济、黄宗英、孙道临、上官云珠、魏鹤龄、吴茵等这么多优秀的演员拍戏,他们对我帮助很大,特别是赵丹,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家!”王蓓提到的这些演员如今有的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留在银幕上的形象却永远鲜活地活着。
  建国以后的五、六十年代,王蓓又先后在《纺花曲》、《平凡的事业》、《幸福》、《聂耳》、《马兰花》、《飞刀华》和《大浪淘沙》等十多部影片中担任主角或重要角色,并创作和演出话剧《杜十娘》。这些辉煌的成就给他带来了荣誉,也在后来给她带来了灾难。
  “‘文革’的前十几年,我几乎是一年一部影片,这在当时上海电影厂里是唯一的。运动一来我自然是首当其冲,挨批斗,写检查,作交代。我在上海电影界是第一个挨打的,他们把我打得啊……”说到这时,王蓓用左手抚摸着她的额头,她说直到现在这边还不时隐隐作痛。我分明看见了她的泪水充盈在她虽已老去但依旧熠熠生辉的眼睛里。闪烁的泪光其实是时光的折射。
  “他们狠命地打您,是因为您演了《武训传》等诸多的影片?这在‘文革’中肯定是罪加一等,因为早在1951年2月毛泽东就指出了《武训传》的反动性,江青也对周扬指出《武训传》是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反动影片,必须批判。”我这样问王蓓,是因为自我懂事起,就知道《武训传》是反动电影,这在语文课本里都是有的。而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刊载毛泽东为该报写的社论《应当重视〈武训传〉的讨论》里还附录了一些有关歌颂《武训传》的论文,这其中就有王蓓发表在《大公报》里的文章《在苦难中成长的〈武训传〉》。
  《武训传》映出后,正值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之中。历史记载着:这,决不是对一部电影的讨论。讨伐才是真实。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多舛命运由此开始了。
  “《武训传》受到批判以后,我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我当时才20岁,批判也是在文艺界和思想界,那时只是思想改造,还没有达到人身攻击和肉体折磨。我拍电影正红的时候,白桦也是风华正茂,写诗、写电影,我那时很漂亮,他拼命地追我,几乎每天骑着他的红摩托到片场来看我”。
  1953年,王蓓与白桦在北京参加全国文艺工作创作会议的时候,在会场不期而遇。三年后,两人因共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当初,白桦在一夜之间被莫名其妙地打成“右派”,深知自己丈夫品性的王蓓,说什么也不相信白桦会是“反党”、“反人民”的“右派分子”,她坚信白桦的清白。所以,王蓓不但没有同白桦“划清界限”,反而更加从思想上、言行上去安慰他、体贴他。9年以后,文化大革命爆发,白桦和王蓓的日子更加难过。
  “文革”运动初期,当时仍在上影厂拍戏的王蓓,看到满大街的造反派横冲直撞,特别是对“牛鬼蛇神”和“走资派”毫不留情的批斗,从心底感到非常气愤。她把自己对当前形势的看法,写信给远在武汉军区创作组工作的白桦,谁料想,远离大都市和斗争漩涡的白桦仍然遭到造反派们的追击。他们在清查白桦住所时,从他枕头底下发现了王蓓书信,随即把这一情况告诉给上影厂的当权者。说起这些往事,王蓓是很伤感的,她喟然叹息:“白桦真的是受得磨难太多,历次运动都少不了他。《苦恋》受批判,我们一直想不通,他是非常爱国的呀!他的心眼太好,也太直,对人没有一点遮掩。曾有好多外国朋友要他到国外定居,他都拒绝了。”
  我对王蓓说:“文革”之所以是一场浩劫,不仅是大革文化的命,众多的普通老百姓在那个残酷的年代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更何况您和白老师又都是杰出的文化名人,自古雄才都是多磨难啊!”因为对白桦先生的崇敬而不得不对王蓓老师也同样致以崇敬,在昨天“三十年代大饭店”的饭桌上,我才会端起酒杯敬王蓓老师,我说假如白老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那他身后是因为有一位同样伟大的女性——那就是王老师!祝您健康长寿。
  王蓓老师也算得上是健康长寿了,她早在1957年的时候就得了癌症,而白桦又因受胡风案件的影响及被打成右派,多亏有肖华上将和上影厂的厂长张骏祥等领导的关照,才没有发配至北大荒垦荒,而得以在上海郊区一个军工厂当钳工,这样可以照顾妻子王蓓的生活。一说到这里王蓓还是知足地笑了:“我们还真遇了一些好人,批判《苦恋》的时候,胡耀邦一直对白桦不错,还有巴金、吴祖光都一直在为白桦说话。”
  “文革”结束后,王蓓重返影坛,不仅从事演艺生涯,业余还进行文学创作,她与白桦合作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曙光》,独立完成了剧本《恶梦醒来是早晨》,《曙光》还获得了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而她的封镜之作则是参加了夏衍的电影《上海屋檐下》的拍摄。“我退休以后,这是我拍得最后一部电影,从此我不再接片子,有很多导演托朋友邀我拍片,我都拒绝了。我已经老了,退休了,就好好休息,把舞台留给后来的新人吧。我现在经常是约几个朋友打打小麻将,一次以30元为限,纯粹是消遣。买菜、做饭都是老白包着,有些活儿就请钟点工,儿子儿媳在美国,我负责照看小孙子。”难怪,小年夜我们在白桦的挚友陈申智家团年的时候,主人提议在座每个人说一句新年祝辞,白桦说的是“安安静静地写作”,而王蓓则说的是“平平安安地生活”。
  上海的冬天是寒冷的,而今年的上海又下着大雪,这多年不遇的雪越下越大,看窗外已是一片银装素裹,连窗台上都积满了雪,王蓓的思绪有如纷纷扬扬的雪花,近看片片飞落,远看又似烟尘弥漫,她所经历的辉煌与磨难、喜怒哀乐,我以前在银幕上淋漓地看见,而今这位73岁的老人在叙说往事的时候,还笑着对我说:“唉呀,你看给你说了近五个小时,这都是过去的事情,说说也就过去了!”她叙说的这些往事,或许如烟如梦,但我想在王蓓的心里,这些如梦的往事其实并不如烟……

 
  

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王蓓,原名王淑贞,1931年生于南京,演员。

 
电影演员王蓓
1948年,毕业于南京市师范学校,进上海昆仑影业公司任演员。1949年在影片《武训传》中扮演女主角小桃,从此登上银幕。她扮演的小桃,感情真切,形象纯朴,赢得了观众和影坛前辈们的好评。
 
影片《人民的巨掌》  

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相继在影片《乌鸦与麻雀》、《人民的巨掌》、《丰收》等片中饰演角色。因在《乌鸦与麻雀》中饰演小阿妹,于1957年在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
 
影片《马兰花》
五、六十年代,她先后在《纺花曲》、《平凡的事业》、《幸福》、《聂耳》、《马兰花》、《飞刀华》和《大浪淘沙》等十余部影片中担任主角或重要角色,并创作和演出话剧《杜十娘》。
 
影片《飞华刀》
影片《飞刀华》中,她扮演一个旧社会走钢丝的杂技女艺人,在深入杂技团体验生活的同时,她致力于把握人物的性格,使这个外表深沉文静的姑娘,在抗击恶势力压迫的时刻,闪耀着江湖艺人倔强的侠义的精神风貌,使人物富有独特的性格色彩。同年,她在影片《大浪淘沙》中扮演正直,爱国,崇仰真理而充满激情的女学生谢辉,真实、细腻,准确而且很有分寸地演好了这一人物的思想风貌和内心世界。
 
片《大浪淘沙》 

王蓓是位有着较高素养的演员,她不仅从事演艺生涯,业余还进行文学创作,改革开放后,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曙光》(与白桦合作)、《恶梦醒来是早晨》,均被摄成影片,前者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紫阳县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10534号
EMAIL:283956432@163.com  地址:紫阳县紫府路紫阳县委大院  邮编:725000  电话:0915—4412008
最佳分辨率1027×768 IE6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