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渚河而上,沿红尚路而行,约莫半小时车程便到达红椿镇深阳老乡政府,一座座新潮的楼房凭江而建,临水楼阁,夹山显黛。一衔江索桥,横亘在渚河水上,不时有孩童嬉戏而过,那吱吱扭扭的颤抖声,恰似湖心的水韵一圈一圈的荡涤在禾草深处…… 凭栏探寻,一曲幽小径盘山而上,不见一步坦途。路的尽头,便是娲居在深山腹地的红椿镇大青村。攀山前行,只见流水,不见人家。 路在哪里? 自全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红椿镇党委围绕“一个中心(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实现工业、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四个突破,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红椿”实践载体,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确定深阳、尚坝两个片七个村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总抓手,抢抓通村公路项目建设机遇,全面调动群众修路建家积极性,发扬“竹山”精神,在渚河岸边奏响了公路建设的交响曲。 从深阳老乡政府出发,穿侯家坪村而过,步行约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大青村”的门口——关门崖。两面刀切斧砍似的山崖,挡住了前行的去路,一块好似门闩的岩石,突兀在头顶,镶嵌在崖缝中的几棵苍松,在风中呼唤着从身边飞过的候鸟。崖底哗哗的溪流,轻轻的拍打着绿绿的苔痕。水静处,一线天际横陈在水中,与倒立在镜水里的山门紧紧的偎依。透着寒气的过河石,齐齐整整的摆放在水中,静静的承载着大青村人致富的梦想。 “大青村发展滞后的症结是不通公路,要农民致富,要发展茶叶产业,就要先修路,按照村上现在的茶园基础,只要路通了村上的茶叶产业就有希望了,农民脱贫致富也就有盼头了,镇上将全力支持村上攻下“关门崖”。镇党委书记储成斌在大青村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时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这样说到。 大青村地处深阳腹地,三个村民小组261户1020人。全村有茶园1700余亩,其中投产茶园1200余亩,紫阳大叶泡本地品种1600余亩。然而,大青村却是全镇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村、是全镇唯一没有茶叶加工厂的村、是全镇享受低保政策人数最多的村。。。。。。 大青村种茶大户景正菊说:“我虽然有10多亩茶园,但真正管护到位、得到效益的只有两三亩,由于没有公路,导致制茶成本太高,赶不上卖茶最佳时机,致使好产品只能卖一个瘪价钱,现在种茶不如外出务工来的划算!” 交通,严重掣肘了该村发展茶叶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路在脚下! 在参加完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后,大青村支部按照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结合村情,制定了“学竹山、打掉关门崖,修通大青路,致富大青人”的实践载体,强化宣传发动,夯实工作责任,村三委会班子成员、村妇联、村团委一干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仅仅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筹集到了10万余元的通村公路款。按照一事一议的方法,成立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工作组,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真正使修路钱办了修路事。 经过2个月的奋战,硬生生的凿通了“关门崖”,一条宽3.8米的致富路通到了种茶大户王瑞新的家门口。谈起大青村修通的这5公里的路,王瑞新便高兴的合不拢嘴,指着离房子不远处的那棵百年常青树笑着说:“这个村子的名字就是由这棵树而来,这棵树见证了这个村的贫穷,见证了这个村的闭塞,当然也会见证这个村的发展,路通了,茶叶就能卖个好价钱,我们就有出路、有盼头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