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白马石畔“金”满川
作者:黄海清    文章来源:紫阳县人民政府网    点击数:3101    更新时间:2009/12/30

     

 

 

      紫阳县金川乡原名白马石,是汉江边上的一个极不起眼的水码头,却是龙山文化和巴蜀文化发祥地之一。烟波浩淼白马石,或许是对未来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期望,或许是要更好地提炼山水的精华,人们把这里称做“金川”。近年来,金川乡党委、政府乘着科学发展的东风,立足乡域实际,全力实施“筑基础、兴产业、抓项目、促和谐”四大工程,走出了一条“富裕、文明、和谐”的发展之路。


    筑基础   奠定发展基石


      2008年1月8日,对于金川乡人民来说,是个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群众世代期盼的通乡水泥路通车了!自此金川乡打通了和外界相连的第一条大动脉——金五路,告别了“坐船出金川”的历史。近三年来,该乡以公路建设为突破,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通乡油路两条23公里,通村水泥路7条53公里。因汉江横穿其境,把该乡六个村分成江南和江北,境内又有沙坪河、松河、鲢鱼河三条支流,多年来,天然的屏障阻隔了群众出山致富。乡上从解决群众最渴求的问题出发,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建成铁索桥5座、便民桥1座,人行码头两个,货运码头1个。“天堑变通途”,一个“水路桥”立体交通网络在金川逐渐形成,交通条件的改善让群众又重新燃起了致富的梦。“以前到县上,要走25里路,坐3个小时的船才到。现在好了,坐汽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坐快艇只要三十分钟!到紫阳办个事,方便了!”家住松河村八组的陈明祥感受很深。该乡仅改善交通条件一项争取资金达2000余万元,同时,乡上启动了“人饮工程”和“农网改造”两个项目,三年新建人饮工程6处,使2000余群众告别饮水难;实施农网改造55杆公里,让600余户农民用电有了保障。

 

    兴产业   打造发展引擎

 

    “……白马村民张玉安,落实科学发展观;种植烤烟20亩,一年收入四万五……”这是金川乡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编写的顺口溜。在白马村,像张玉安这样的烤烟大户还有五六户。


    烤烟产业作为金川的优势产业,采取政策发动、科技推动和考核助动的方式,产业规模逐年上升,在已有500亩规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年翻一番,三年达主产”的总体目标,锁定2010年发展烤烟1000亩的目标。兴桑养蚕是金川人民的传统,一直以来小打小闹不成规模。随着东桑西移项目的实施,乡上在“基地+农户”、“协会+大户”、“科技+培训”上做文章,以塔平梁千亩精品桑园为龙头,建成丰产密植桑园3000亩,发展年养蚕10张以上大户50户,年发蚕种达2000张,实现户均一张蚕的目标。“穷莫丢猪,富莫丢书”是当地百姓的口头禅。发展畜牧产业有很强的基础,乡上以发展养猪大户为主,在三元村扶持新建了年养猪200头的标准化养猪场,以此带动全乡畜牧产业,目前全乡已建成标准化圈舍100间,培育养殖大户40户。近年来,金川乡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基本形成了“烟、桑、畜”为主,“菇、耳、药”为辅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产业的发展,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832元提高到2009年的3164元,三年净增1300余元。

 

    抓项目   培育发展亮点


    集镇建设促双创。三年前,金川乡无街道,只有乡政府和学校两栋楼房;三年后,金川乡已有15米宽、2000米长的一条街道,集镇人口达到100户,一派车水马龙、往来如织的景象,再现昔日宁都古郡繁华。集镇建设促进了“双创”步伐,今年乡上又挤出资金对集镇实施了绿化和亮化,并逐步达到美化,一个新兴临江集镇正日趋壮大。丹治工程促农建。2008年以来,乡上抢抓“丹治”工程项目机遇,新建河堤2000米,完成“两林”建设3000亩,建成白马村农田建设示范点1处500亩,治理小流域3条15平方公里。林权改革促流转。林权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壮举,如何把政策用活,该乡做了大胆的尝试。乡上将林改和流转同步推进,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结合主导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宜烟则烟,宜桑则桑,宜药则药,宜耳则耳,目前已全乡已流转土地1800亩,流转土地中发展烤烟300亩,桑园1000亩,木耳300亩,硒菇等食用菌200亩。

 

    促和谐   实现突破发展

 

    “建基础,兴产业,抓项目,让老百姓条件变了、环境好了、腰包鼓了,我们最终是要通过这些,让我们的社会和谐起来,人民幸福起来,让我们的老百姓共享发展的成果!”乡党委书记李晓华告诉记者。近年来,乡上通过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大批民生工程相继实施,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教学条件根本改善。因5.12地震造成该乡三所学校校舍受损,引起省慈善协会的高度关注,拨款600余万元,建成中心学校和两所村校。计划生育实现了“控制、提高、改善”的目标。安全稳定得到保障。通过建立缜密网络构筑运转高效反应快捷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有效遏制重大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发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做到制度约束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营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农村社保体系进一步健全。全乡784名困难群众享受低保,落实“安居工程”50户,受益群众252人,全乡农民参合率达到92%,实施新农村家居环境改善项目30户,300余群众住进了安逸舒适的新家。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紫阳县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10534号
EMAIL:283956432@163.com  地址:紫阳县紫府路紫阳县委大院  邮编:725000  电话:0915—4412008
最佳分辨率1027×768 IE6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