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县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以规模扩张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环境为保障,依托优势资源,努力培育水电能源、特色矿产、富硒产品三大支柱产业,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工业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止2007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0283万元,同比增长20.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24260万元,同比增长48%,县级规模以上企业完成18836万元,同比增长62%。工业销售产值预计完成36700万元。产品销售率实现97.2%,生产经营产销两旺。
一是水电能源工业。招商引资新建了毛坝关等13个水电站,总投资6.24亿元,装机容量8.62万千瓦。其中,毛坝关、白河口、红椿等3个电站均已建成投产并上网发电,其他电站在2007-2008年都能陆续建成投入发电。全县17家煤炭企业投入近2000万元进行技改,使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煤炭年产量由2004年的35万吨提高到目前的50万吨,产值达到5000万元。
二是特色矿产工业。红蝶化工公司投资1050万元进行技改,新建了一水钡和氯化钡生产线,使钡盐系列产品生产能力达到10000吨,产值达到3000万元。湘贵锰业投资2500万元新建了电解锰生产线于2006年正式投入生产,年产量5000吨,产值达到6000万元。浙陕水泥有限公司投入技改资金300万元,使水泥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产值达到3000万元。全县24家板石企业近几年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技改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板石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平方米,产值达到6000万元。米花石、石英石、沙石料等矿产正在有续开发,预计近期产值可达2000万元。
三是富硒产品工业。我县积极主动申报实施了国家2006 年度“东桑西移”工程和陕西省2007年度优质蚕桑基地建设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国家补助400万元。康洪茧丝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进行技改,新增4组自动缫丝生产线,使缫丝生产能力从原来的100吨增加到250吨,产值达到5000万元。茶叶专业市场建设总投资1050万元,主体工程已完工,2008年5月可交付使用。全县共建有159个名优茶加工厂(点),茶叶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大大的提升了产品质量,年产名优茶1913吨,产值达到1.04亿元;洪田富硒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建成富硒果醋生产线,年产果醋200吨,产值可达500万元。永华农副业有限公司租赁新厂房,扩大了生产规模,年产魔芋精粉600吨,产值2400万元。富硒矿泉水项目于2007年8月已建成投产,当年产值达到500万元。蒿坪、双安、汉城等江北富硒小食品开发正在逐步形成规模,可实现产值50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总量不足。近几年来,我县工业经济纵向比,虽然始终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横向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在一、二、三产业中所占比重小,只有20%左右。2005年末,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揭掉了安康农业大市的帽子,而我县目前还属于农业县份。
2、基础设施条件差。紫阳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大,从交通、电力设施方面看,近年来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任河工业走廊目前是土路,矿山公路更是晴通雨阻,招商引资时,老板怕路险而不敢投资,既使投资的老板也经常为修路大伤脑筋,成本高,且难维护。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制约了全县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今铺设的通村公路,只有3.5米宽,无法错车,企业拉运原材料和产品都十分困难。如汉水硒谷饮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硒谷矿泉水,依据其生产能力和后续可开发的市场,近2年内完全可以达到产值超亿元,但目前3.5米宽的通村公路限制了其发展。电力供应保障程度差。湘贵锰业、浙陕水泥、红蝶化工等骨干企业以及茶叶加工、魔芋加工等富硒食品企业经常遭遇突然停电的尴尬,给企业生产带来相当严重的损失。
3、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全县工业投入虽有不同程度增长,但捉襟见肘的资金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加快工业发展的需要,从当前情况看,无论是企业自身积累、财政投入、民间投资还是争取上级扶持、向银行借贷等都很难。唯有招商引资是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但是,当前招商引资难度非常大,竞争也空前激烈。
4、人才技术缺乏。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人才中的技术人才更是不可或缺,当前我县企业既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更缺乏科技创新型的技术人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快速发展。
5、抓工业的合力没有形成。工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策、人才、资金、科技、市场等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合力支持。我县的工业发展基本处于涉工部门和行业管理主管部门主抓,其它部门和相关乡镇配合抓,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相关部门和乡镇没有真正把抓工业摆上议事日程。涉工部门竭尽全力,但势单力薄,力不从心,不利于全县工业的快速发展。
三、对发展全县工业经济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工业经济的认识。加快紫阳工业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本着对紫阳人民负责的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始终不渝地把工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突破第二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方针,在全县上下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发展氛围。同时,建立健全各部门、各乡镇抓工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在审批程序、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周边环境治理,优惠政策咨询等方面为企业搞好服务,加强企业在安全、税收、环保、用工等方面的管理,使企业依法经营。
2、进一步加快富硒产品产业建设。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我县工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大背景下发展工业,给我们提出了新课题。目前,紫阳现有工业除茧丝、茶叶、魔芋加工和富硒矿泉水生产外,大多是资源枯竭型的矿山企业,资源一但采完,企业就不复存在。因此,必须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要原料的具有富硒特色的再生资源型加工企业,只有这样,工业生产才能有足够的生产原料,也才能做到工业反哺农业,形成以工促农、以工带农的发展格局。一是继续以中、省“东桑西移”工程项目为契机,加快紫阳蚕桑基地建设,以康洪茧丝有限公司为龙头,引进发展丝绸印染、服装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紫阳蚕桑丝绸产业。二是继续抓好富硒茶叶基地建设,发展壮大现有茶叶加工企业,引进研发富硒茶深加工项目,使茶叶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并积极培育真正能带动全县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让紫阳茶走出陕西,走向全国。三是全力培育壮大富硒食品加工企业。以富硒矿泉水和魔芋加工企业为龙头,发展具有紫阳特色的富硒食品产业,集中精力开拓市场,打响紫阳富硒食品品牌,使紫阳富硒食品产值双双过亿元。
3、突破特色矿产资源开发。把板石、毒重石、煤矸石、铁矿、锰矿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培育一批低污染、高效益的骨干企业。一是加快电解锰二期扩能改造工程进度,使电解锰产量达到7000吨,产值过亿元。二是加快板石资源整合,按照先规范后开采的原则,组建或招商引进一户具有综合实力的中大型板石企业,使全县板石企业产值过亿元。三是抓好煤矸石的综合开发利用。招商引进大企业,利用煤矸石火力发电,从废碴中提取钒并利用废碴生产水泥或砖,使煤矸石综合产值过亿元。四是搞好铁矿、毒重石等其他矿产品的开采开发,力争其他矿产品综合产值过亿元。
4、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按照“三个有利于”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尽快制定加快紫阳工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高起点规划任河工业走廊和江北富硒食品工业小区,高标准建设交通、供电、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吸引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重点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步伐,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发展环境,形成人往企业走、企业向小集镇聚集的发展格局。
5、多渠道增加工业发展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原料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技改项目扩建、流动资金周转等方面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用足用活相关政策,尽力向工业倾斜。积极做好工业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为工业发展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加大金融支持工业发展力度,加强企业授信管理,扩大信贷规模,对企业技改及新产品开发等项目优先保证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增加担保资本金注入,提高担保能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工业企业增资扩股,积极探索股权、期权等多种融资方式,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加大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融资力度,激活社会资本、民间资金投资工业企业。
6、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观念,为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一是要大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理直气壮地支持和保护干事创业的企业家,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多作贡献,努力培养一支善经营、精管理、有现代经济头脑和创业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二是要招聘或者选送培养一批懂技术的企业创新型人才,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是要进一步优化领导干部队伍结构,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工业经济、勇于开拓创新的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驾驭和领导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四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主要精力放在支持和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上,不断学习工业经济知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工业经济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努力推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