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准确把握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
作者:吴德刚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网    点击数:42721    更新时间:2021/5/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认识党的历史具有鲜明的党性要求。历史是由事件和人物构成的连续性变化,事件和人物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具体历史条件和背景出发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汲取经验和智慧。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列宁曾经指出:“历史的发展是迂回曲折的。”“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在党的历史前后一贯的完整过程中,主题和主线是贯穿始终的红线,主流和本质是体现历史特征的主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他强调,党的历史就是我们党围绕这个主题和主线,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全面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不能割断,要将党的历史置于中华文明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考察。我们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丰富知识素养、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把握。”要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针对社会上一些质疑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历史成就的不同看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前后两个30年,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面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种种历史事件,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才能把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就可能遇到像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亡党亡国危机。同时,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二是,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三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客观公允、实事求是。他指出:“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应该把历史人物“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

习近平总书记正是按照这把标尺衡量、评价历史人物的。他在评价毛泽东时坚持一分为二和历史观点,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他引述邓小平同志的话说:“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习近平总书记还出席了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纪念活动,高度评价他们的丰功伟绩。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认识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为党史工作者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他以实际行动为全党树立了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纪念和庆祝活动,对重大党史事件作出一系列新表述、新评价和新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讲话中,都联系、结合党的历史,或是回顾党的光辉历史以昭示后人,或是总结历史经验以启迪当下,或是分析教训以警示人们不要重蹈覆辙,处处闪耀着历史智慧的光芒。

在新形势下学习党的历史,更加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严格遵循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的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党中央对党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结论,大力弘扬我们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形成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激发全党全社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拓前进的决心和信心。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紫阳县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10534号
EMAIL:283956432@163.com  地址:紫阳县紫府路紫阳县委大院  邮编:725000  电话:0915—4412008
最佳分辨率1027×768 IE6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