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十二届六次会议第47号提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355    更新时间:2021/5/15

政协紫阳县委员会第十二届第六次会议提案

第47

 

标    题:关于加大涉农企业支持力度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

提 案 者:其书紫阳县山野食品有限公司)18742770888

李  霞(紫阳秦硒生态农业有限公司)13186290003

吴世恩(向阳镇胡氏修脚)15967564999

案    由:近年来,我县涉农企业改变了农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推进了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同时涉农企业着眼品牌建设,注重提升农副产品质量,加速拓展新业态,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但让涉农企业持续引领农村产业升级,帮助村民致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为我县“三农”发展提供强劲的牵引力,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存在问题

(一)创新能力不够。要实现涉农企业稳步发展,需要形成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我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并增强农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但我县涉农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生产利用率低,技术落后、竞争力不强,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效发展等方面后劲不足。

(二)科技力量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匹配。科技力量薄弱,信息化程度较低,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技术落后,是农企的现状。涉农企业的参与者,大多为农民,其文化水平均处于中下阶段,对市场和现代企业的经营技能了解不够,缺乏创新精神。特别是在产品改造升级上,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产品改造难度大、改造的技术含量低,且市场占有不足。由于低水平简单的运作状态已根深蒂固,对于塑造企业文化和提高企业持久竞争力的战略决策等方面无从下手,企业难以实现跨越性发展,人才、技术、信息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县涉农企业发展的关键。

(三)资金短缺融资难。由于信息不对等、责任不对等和财务风险等共性问题,以及金融市场体系、抵押担保等市场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等因素,对涉农企业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大,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不畅,资金链压力大,融资难是涉农企业面临问题中的问题。

(四)企、农利益联结机制松散。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组织形式,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使农民的直接农业收入明显增加。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增加了农民在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利润分享。流转农户土地,农民特别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种地也有了流转费收入。不仅如此,涉农企业在农产品加工等环节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干一份活挣多份钱”,成了在涉农企业引领下,农民生活的鲜明写照。但是,企、农互利共赢的保障联结机制不健全,稳定性差的问题尤为突出。农民在利益联结中,缺乏契约精神,时常违反合同约定,致使企业原材料供应得不到保障,影响企业生产、销售计划不能预期实现甚至亏损,从而挫伤企业作为引领主体的积极性。

建   议:

(一)走绿色兴农之路,扶持涉农企业创新发展。一是以涉农企业为一个实施点,一条延长线,从体制、机制、政策等角度,帮助一批有潜力、真正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涉农企业,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做大做强。二是持续做好涉农企业的资金扶持和项目扶持,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企业的行政成本。三是完善和落实土地、资金、税收等优惠政策,增强涉农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四是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生产经营主体和产品,按照认证程序组织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实现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化。五是引导涉农企业通过绿色发展带动乡村生态宜居,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六是鼓励企业拓展农业多功能,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在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农村闲置资源利用上,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涉农企业,适当放宽政策,允许涉农企业租用闲置资源,用于发展多业态农业的配套设施建设。

(二)扩大合作,加快人才技术信息交流。搭建企业间信息交流互助平台,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参加高层培训、学习交流,帮助企业拓宽视野;组织企业参加高等院校联盟,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引凤筑巢”的方式提高企业科研技术的水平,加快科技成果一系列环节的转换与应用,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运用高新技术代替传统农业;指导企业参加招聘会,帮助企业引进紧缺人才。

(三)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的精准度。涉农企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大多是从技术含量低、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的产业做起,企业生产、成本、库存、采购、资金、市场等信息流不能及时收集、分析和共享,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管理体系不完善,这些因素都给银行与企业间良性互动形成了一定障碍。金融机构为降低信贷风险,对企业贷款的条件严格,大多数企业很难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基于以上诸多因素制约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涉农企业的信贷支持;二是积极搭建政、银、企互动平台。通过召开银企协调会,银企座谈会,银企项目推介会,银企项目融资对接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银企沟通,扩大了解,增进互信;三是建立健全涉农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完善对涉农企业的评级鉴定。对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涉农企业实行备案制,由政府与金融机构做好对接,优先满足其融资需求;四是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我县农业生产的特点,开发农业特色金融产品,推广季节性贷款,开辟绿色融资通道,让更多的资金直接通过快速渠道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提升融资的精准度。

(四)科学建立联结机制,实现企、农共赢。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不但能促进涉农企业的发展壮大,还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增收,实现企、农共赢。继续强化农民培训,完善培训内容,更新培训重点,在做好种、养生产等农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逐步转向对农民经营能力和法制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培训,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契约精神和法制观念。建立违约行为处罚机制,依法规范企业与签约农户双方的权利义务,强化农户与企业利益共同体的稳固性。 

(五)非公企业参与帮扶的形式单一。一是大多采用的是捐钱捐物的帮扶形式,可长期促进村级经济发展的产业帮扶占比较少,重“帮”轻“扶”,重“输血”轻“造血”。二是如何实现企业与贫困村共同发展、互惠共赢。资金、物质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而轻视与企业共同建立支柱产业,共同发展。只有把贫困村和企业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实现村企共同促进、互惠共赢,才能使企业在扶贫领域中常做常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审查意见:农业农村局办理。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紫阳县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10534号
EMAIL:283956432@163.com  地址:紫阳县紫府路紫阳县委大院  邮编:725000  电话:0915—4412008
最佳分辨率1027×768 IE6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