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第十二届紫阳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案
第22号
标 题:关于加大现代农业园建设扶持力度的提案
提 案 者:邱 超(紫阳县神农富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3325352333
案 由: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时期,制定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发展一批现代农业园,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是发展特色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存在问题
(一)群众观念落后,发展现代农业园的群众基础差。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大部分群众将种养植产业主要定位于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基本依靠"天种天养",生产上仍沿袭粗放的种植技术和原始落后的管理,对特色产业现代农业园认识不够,没有切实树立起发展特色产业发家致富的观念,所以大部分产业园经营主不愿意投入人力、资金对农业园进行管理和开发。
(二)管理粗放,经营效益低。我县属于农业人口大县,但地理条件十分差,山大沟深、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不连片,农业设施基础差,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农业产业种植周期长,投入成本大,收效慢,长期以来基本上习惯了粗放型管理方式。加之产业园技术人员紧缺,专业素质差,技术含量低,产量低且不稳,大部分农业园整体效益不高。特色产业产品加工仍较多采用民间传统的做法,加工潜力弱,产品深加工等综合开发利用还是空白。
(三)缺乏强势"品牌"和高端技术。我县目前虽然有3家省级园区、33个市级园,在生产、技术攻关、品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行业发展目标、其它产业园区加工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精深加工方面缺乏高端技术,无法完全有效利用富硒资源,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品牌建设方面,目前还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大品牌。对于企业而言,品牌就是生命力,就是最大的竞争力,是产品赢得市场的保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知名品牌、高端生产技术的缺乏,是我县生产企业的最大软肋,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园发展的一大障碍。
(四)农村劳力少,产业园劳动力投入成本大。贫困山区发展种养植产业园劳动强度大,而我县贫困村的农村青年大多都已外出务工,留在产业园务工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务工费用投入不少,而收效成果非常低。劳动力投入成本大、效果差,是我县现代农业园无法强势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产业园分散,无统一规划和分散经营,规模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现代农业园建得多而不强。
建 议:
一、出台政策、完善机制。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关键。要把现代农业园作为政府重要工作来抓,在人员、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推动现代农业园不断发展壮大。制定产业园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产业园抚育改造、品种改良和加工销售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和补偿机制,并把各种机制落到切实加快产业园发展上来,为产业园发展做好政策机制保障。
二、转变观念,加强宣传。一是组织产业园主、镇村干部到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参观,借鉴经验,坚定他们建设产业园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邀请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授课和现场指导,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学会育苗、种植、修剪、防虫、加工等一系列技术,成为合格的技术型新型农民。三是用心发动民营企业家、产业大户,采取流转三变方式,整合山地资源,扩大产业园规模。对零星、小规模的产业园,化零为整,变小为大,进行连片开发,构成产业基地,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四是提高群众对发展现代农业园的认识,建设示范基地,带动、辐射周边群众,使群众树立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能致富的观念。
三、培育龙头,提升农业园综合竞争力。政府部门要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同时鼓励企业进行名牌产品的开发,培育一批以“紫阳富硒茶”等为主的品牌企业,进一步提高我县富硒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富硒资源的利用。
四、转变机制,加强市场开拓。要实现产业化,务必开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重视企业的主体行为。如果仅建设基地,缺少加工企业,产业园的产品没有出路,缺乏销售渠道,也构成不了产业。反之,仅有加工企业,没有一定规模的基地为依托,生产企业将成为"无米之炊"。加强和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鼓励电商供销平台参与到合作社中去,成为产销衔接的纽带和调节产销矛盾的主导力量,同时大力挖掘、弘扬产业文化,丰富产品内涵,促进现代农业园的发展。
审查意见:县农业农村局办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