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怀念辛介夫教授
作者:冯汶浩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675    更新时间:2009/4/15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间,当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辛介夫教授仙逝已经有两年多了。
  两年多来,我总会感到辛介夫教授的音容笑貌宛在,学人风范长存。他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崇高情怀,谦和淡泊的儒雅风度,好学不倦的学者风范,令我这个做学生的人高山仰止,景行景止。
  我是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已改名为文学院)1990届的毕业生。1989年的下半年,那时我在上大四,辛介夫教授给我们班带古代汉语的古文字课。其实,那时他已经退休了,被系上返聘回来代课的。
  记得我和其他同学刚一听过辛教授的课,就感到他不愧是师大的名师,讲课既条分缕析,鞭辟入里,又深入浅出,融会贯通,把原本十分枯燥的古文字课讲得生动具体,有滋有味,可以说是妙趣横生.我和我的大学同窗们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门课,也很亲近这位将近八十岁的耄耋老人。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反过来讲,也是“信其道,亲其师”,因为对一个教师而言,学生如果不敬佩他的学识和师德,不喜欢上他的课,那就很难谈得上喜欢和亲近这个教师了。后来,我听一些同学讲,这个辛老先生真是不简单啊。辛先生本是北京市顺义县(现已改名为顺义区)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他是北京“一二。九”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曾参与组织创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就凭这一点,他的名字就足以载入中国现代革命的史册了。1936年,辛教授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1年,他来到陕西三原县执教。1953年,他调入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执教。由于他的学识渊博,博闻强记,精于音韵、文字、训诂之学,也由于他的师德高尚,所以他深受师大中文系历届学生的欢迎与爱戴。另外,我还听同学们讲,这个辛教授治学扎实严谨,在教学之余,他勤奋钻研,钩玄而探幽,深造以独得,先后写出了《古代汉语语法》、《汉字结构研究》、《说文拥篲》等专著。
  由于大家都喜欢听辛教授讲古文字课,觉得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对他布置的课外作业,同学们也都能积极认真地完成。记得我们班有个同学在给他交上去的作业本里还夹了一封短信,出于敬仰之情,这位同学在信里称他为“辛老”,并且在信里感谢他对我们的辛勤栽培,信的大意就是这些。后来,辛教授在给我们班上课的时候,还专门讲到这件事。他说:咱们有个同学在信里称呼我“辛老”,若论生理年龄,我确实是老年人了,因为我已经快满八十岁了:但若论心理年龄,我觉得我还很年轻,尤其是和你们这帮年轻人在一块,我感到自己很年轻,很快乐,用一句话来说,我就是:八十权当十八看,而今老年正少年!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注意到,辛教授在讲这些话的时候,那飞扬的神采,那充沛的感情,真有点苏轼所说的“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滋味,叫人根本看不出他已经是七十八岁的老人了。
  我现在常想,辛教授在2007年以九十五岁的高龄去世,这与他的性格里的乐观、豁达是分不开的。虽然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特别是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以后,挨了长达二十年的整啊,搁在一般的心理素质稍微差一点的人,早就完蛋了。但辛教授却面对坎坷不悲观,面对困难不退缩,他始终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文明必将战胜愚昧,始终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始终热爱着大自然,热爱着这个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始终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激情,这,正是他得以长寿的主要原因。
  辛教授和我们这些做学生的关系很融洽,经常和我们在一起交流。记得有一次,在下课休息的间隙里,他又和我们在一起交流。同学们向他请教了不少问题,我对他说:辛老师,听说您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遭受磨难坎坷长达二十年,您现在咋样看待您在那段时期的遭遇?他慈祥地微微一笑,挥了一下手,说:已经过去的事情,我就不愿意想它了,再说,那时挨整的又不是我一个人,全国被打成右派的像我这样的人有几千万人呢。那时一个时代的悲剧啊!听了他的话,我觉得这个辛老先生可真够豁达的啊。十年文革结束以后,有些在文革中挨过整的人,一提起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便恨得咬牙切齿的,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而辛教授竟然对自己在那段时期的不幸遭遇是如此的轻描淡写啊。正如他在给自己的挚友师大文学院的郭芹纳教授的一首诗中所写到的“仁义为怀可立人,亲贤会友贵交心。修身有术先诚意,处世无奇但率真。”,从这首七言绝句中,可以看出辛教授的人生情怀尽在其中矣。他的人生情怀,用师大校长房喻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先生之气,可谓乎浩然;先生之风,可谓山高水长”。辛教授留在我们这些莘莘学子心目里的永远是一个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安贫乐道的一个长寿老人的形象!
  我从师大已经毕业快二十年了。这近二十年来,每当回忆起在师大度过的四年宝贵的岁月,我的心湖里便立刻泛起一阵阵的涟漪。这时,我首先会想起像辛介夫教授这样的许多师大的老师们。正如一位名人说过的:大学不仅仅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在师大,有许多如辛教授这样的大师,他们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仁爱和责任诠释着新时期师德的含义;他们也用君子之风、学人气节和教育文明,不断丰富着“美在师大”的内涵。他们像人梯一样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他们像红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照亮了中国教育的明天。这就是师大学人的伟岸风范!社会上流传一句话:“交大的科研,师大的校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西安城林立的高校中,只有师大的校园风景是最美的。而我要说的是,在师大校园姹紫嫣红的美景里,只有像辛介夫教授这样的一个个担当教书育人重任的大师们,那才是师大校园里的一道道最美丽的风景!!
  行文至此,我想用辛教授生前的挚友郭芹纳教授写的一首悼念辛教授的七律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一代鸿儒化北溟,长安星坠赵燕惊。
  古文南北数论语,天地阴阳一易经。
  少壮身行驱寇志,耄耋不减爱国情。
  廿年隐忍市井外,翰墨写来清正名。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紫阳县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10534号
EMAIL:283956432@163.com  地址:紫阳县紫府路紫阳县委大院  邮编:725000  电话:0915—4412008
最佳分辨率1027×768 IE6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