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号提案及复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110    更新时间:2019/7/24

提案时间

政协第十二届紫阳县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提 案 人

县政协经科委  

   

 

提案类型

 

提案类别

 

提案标题

关于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提案

提案案由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对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通过调研,我县实体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企业总量少、规模小,原材料不足,加工周期短;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企业融资难、资金短缺;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部门重视不够,制约因素多等方面问题。

  议:

一、 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一是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要通过建立政府、银行、企业联席会议制度,搭建银企见面平台,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放宽贷款政策,扩大银行对企业的投入,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对重点企业及科技创新、环保、民生型企业放宽贷款条件。三是加大小额贷款公司和民营融资担保机构培育建设,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四是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诚实守信、合理经营;同时,企业要注重“修炼内功”,规范企业管理结构、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重视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着力培育金融信用环境,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标准和体系,提高企业融资条件,以获得各方面的资金支持。

二、创优人才建设,加大科技创新。一是加大培训和人才培养。一要培育人才。要注重做好企业家人才、企业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政府重点部门经济类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政府牵头通过“送出去”的形式,每年组织县内企业主、业主二代、财务人员、技术创新型人才、党政经济人才等到发达地区创新基地、高科技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实地学习和培训,促进各类人才的成长进步。二要引进人才。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鼓励企业加大急需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对县内实体经济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并做出实质性贡献、发挥作用明显的,县上可以制定专项优惠条件,面向全国招选精英。三要留住人才。对实体经济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县上可就近提供统一的周转房,按其实际贡献享受不同标准的住房保障,同时支持企业科技人才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利益分配,每3年评选一批实体经济优秀企业家和企业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予以重奖,全方位地营造有利于企业人才干事创业的环境。二是加大对企业员工培训。我县的技能培训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建议县上结合我县实体经济企业用工特点,像足浴等培训一样,每年帮助企业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实用人才。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我县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要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对现有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培育企业发展后劲,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

三、发展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我县具有独特的富硒资源、食药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越来越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一业、二园、三品”,即一业:富硒产业;二园:蒿坪工业园区、恒紫飞地园区;三品:食品、药品、饮品。一是县委、县政府围绕“一业、二园、三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蒿坪工业园区主要招引富硒产业企业,恒紫飞地园区主要招引新兴产业企业。二是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发展优势产业。县、镇、村要大力宣传落实脱贫攻坚对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农户大力发展茶叶、魔芋、大蒜、玉米、药材等规模种植,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做大做实村级合作社,真正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同时,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管控,由镇、村牵头与我县相关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合同,缓解企业加工原材料不足,加工周期短的问题,促农户增收,稳步脱贫,企业增效,达到互利共赢目的。三是更加注重招商引资,打造过硬营商安商环境。要牢固树立抓招商是发展县域经济“一号工程”的理念,领导带头招商,实行大领导招大商,小领导招小商,一般干部招微商的工作格局,对招商工作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追到底,落地见效;同时敢于出台更大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在优惠政策上要有一张拿得出、叫得响、让客商心动的“名片”,用实际行动引得“凤凰”来。在招商项目的包装上不仅要重视政府自己包抓的项目,同时也要善于吸收和接纳民间资本自己挖掘的项目共同发力。在招商引资中政府承诺的事项必须严格兑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树立政府威信。四是要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后续管理和服务,对招商引资项目实现“保姆式”服务,增强投资者信心,展现“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巩固项目落地成功率,让更多更好的项目在我县落地生根。五是积极参加各类推介活动,提高产品外向度,不仅要适时走出去,带领本地企业开展推介、展销活动,还要积极参与诸如中博会、茶博会等国内外的大型产品展销推介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我县富硒特色产品的外向度,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的更好交流合作。

承办单位

县发改局

协办单位

县经贸局

提案回复

一、关于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融资难是制约我县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县政府积极应对破解,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深化银企合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银行主动、企业主体”的政银企联动机制,搭建融资信息对接平台,定期召开政银企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影响信贷投放的重大问题,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落实与企业签订的年度信贷融资意向协议。同时,启动向企业派驻金融顾问制度试点,通过开展“一对一”金融服务,更好地解决了银企、政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相互了解信任,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快速发展。截止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5.98亿元,同比增长8.41%,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6.91%,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二是加强服务创新。制定《紫阳县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行动方案》,引导商业银行优化小微企业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合理设定授信条件,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成功推出“结算贷”“电商贷”、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等特色金融产品。更加注重信用贷款、“两权”抵押等无形资产抵质押品的使用,资金可获得性明显提高。完善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机制,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通过减免网银、手机银行手续费等方式让利于小微企业,如农行紫阳支行今年首批推出“惠农e贷茶叶贷”上门服务,为全县茶叶经营主体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先后引进长安银行小微支行,成立康弘小额贷款公司并完成增资扩股,搭建投融资开发公司、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扶贫开发公司、园区开发投资公司等一系列政府性融资平台,财信担保公司正在组建,企业融资选择和支持面快速扩大。上半年,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投放企业贷款18240万元,康宏小额贷款公司投放贷款3120万元,县投融资开发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还贷周转金9900万元。四是完善信用体系。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立信用办公室,印发《紫阳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实施方案》,组建县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了与陕西省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信用陕西”网的对接联动,累计交换30个行业278个指标项的信用信息,累计录入信用信息34832条。积极推进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在市场监管、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产权交易、资质认定、监督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运用,探索建立采信第三方信用产品和服务制度,促进信用信息产品应用的社会化和市场化,通过“以用促建”的方式,抓好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定期向社会发布诚信“红黑榜”,上半年共有12家企业被列入“A级纳税人”,1家企业被列入“劳动保障黑名单”,并在全县进行集中通报,对企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起到了较好的教育、警示、激励和导向作用。

二、关于创优人才建设,加大科技创新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全县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抢占人才高地为核心,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激发人才活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一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打破人才瓶颈。今年以来,全县新聘紫阳发展智库专家顾问20人;引进教育、文化、卫生、科技、茶业、旅游等领域人才341名;组织民营企业家、专业人才、技术人才等外出培训100名;借助苏陕扶贫协作契机,开展人才交流153人次。二是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留住人才。县上结合《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出台全县《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富硒产业升级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在制定全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团队),加大地方财政科研投入,明确规定科研人员(团队)的补助奖励办法。三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人才素质。2014年以来,全县持续开展修脚足浴、特色烹饪、电子商务、家政月嫂、建筑劳务等免费技能培训,使创业者在创业前能学到一门技能,极大的提升了劳动力素质、提高了创业能力。同时,组织开办TYB创业提升培训,提高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全县累计完成“五大技能”培训24780人。四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紫阳分中心项目通过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县硒产品检测检验中心与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达成合作并取得CMA检验检测资质,成立县硒资源开发研究所,启动蒿坪双安富硒产业聚集发展试点示范区建设。实施企业创新工程,引进西农大等院校“三区”科技人才22名,科技特派员技术团队2个,就地转化科技成果2项,通过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家。加大研发投入,组织14家规上企业、2家研发机构完成科研投入3604万元,R&DGDP比重达到0.39%。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上半年完成发明专利申请9件,技术合同成交总额780万元。

三、关于发展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坚持“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实施攻坚突破行动,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优势产业发展方面取得可喜成绩。一是全力推进园区招商。把工业园区作为安商富商的重要平台,聚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发展条件,增强客商吸引力。上半年,全县成功引进大唐制药绞股蓝皂甙提取、虎雅工业机器人制造、玮创达智能安防设备加工、浙江古石IH电磁富硒厨具加工等6户企业入园,总投资11.9亿元,6个项目于722日集中开工。这批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强劲的投资拉动和工业带动能力。二是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以脱贫攻坚为契机,深耕富硒产业,扶持壮大茶叶、魔芋、玉米、药材等种植规模。上半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4个,覆盖贫困户1.99万户;落实资产收益扶贫资金8615万元,推动46个试点村“三变”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630户;提升现代农业园区48个,推进产业融合;累计发展茶园22万亩、中药材30.1万亩,种植魔芋7.6万亩,“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产业格局加快形成。启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管控水平全面提高,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初步构建起产业发展、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互动局面。三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二大行动”,打造“五心五服务”政务品牌,在全市率先推行“国地税一体化办税服务厅”,先后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批准设立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授权;工程建设审批、房产交易登记、水电气报装、获得信贷等程序全面简化,难度大大降低,效率显著提高。紧扣重点领域,对接发达地区,由县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各单位“一把手”主管主责,落实“四个亲自”,量化考核激励,重奖有为之人,促进全员招商,上半年全县签订各类招商项目21个,合同引资额58.9亿元。四是切做好跟踪服务。把招商引资项目后续跟进服务纳入单位年终考核,提高考核权重,建立行业部门牵头、招商和相关业务部门紧密配合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推进机制,组建项目专门服务团队,从项目招商到建成实行点对点、保姆式服务,项目落地成功率和建设进度稳步提高,上半年签约的21个项目已开工建设17个。五是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加节会招商,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利用“丝博会”“龙舟节”“杭州茶博会”“紫阳富硒茶东北推介会”“福建泉州招商推介会”等节会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我县优势资源,吸引了大批客商来紫考察洽谈,有效提高了全县富硒特色产品的外向度。积极主动叩门招商,县级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赴北京、江苏、浙江、吉林等地,有针对性地走访有关行业企业,获取了大量招商信息,达成了一批投资意向。积极培育社会团体,成立紫阳商会,累计发展会员企业162家、个体会员27人,在对外宣传、招商引资、富硒产品外销、融智融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实体经济是稳增长的根基,是我县最突出的短板,振兴实体经济是全县最紧迫的任务。衷心感谢你委高瞻远瞩,为紫阳的经济建设把脉问诊、献计献策。我们将以本次提案办理为契机,持续关注全县实体经济发展态势,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把政协委员的关切和企业的期盼落到实处。

委员意见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紫阳县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10534号
EMAIL:283956432@163.com  地址:紫阳县紫府路紫阳县委大院  邮编:725000  电话:0915—4412008
最佳分辨率1027×768 IE6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