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小微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我县小微企业数量达6800多个,从业人员45000余人,占全县就业人员总数的50%左右。营业收入、总产值、上交税金分别达44.5亿元、40.8亿元、0.68亿元,已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支柱和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扩大就业、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客观地说,我县小微经济发展总体上呈持续、健康的增长态势,但受县情影响,作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我县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环境较差,加之近年来受多种外部环境影响,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用工成本上升(用人难)、融资成本高(融资难)以及销售市场萎缩(销售难)的“三难”问题,本来就“单薄”的小微企业更是举步维艰,因此迫切需要各级政府的扶持与帮助。
建 议:
一、优化产业布局,地域上向移民搬迁安置点靠拢。目前我县基本形成了以茶叶生产、富硒食饮品加工、农业种养殖、新型材料加工等为支柱的产业群,在地理分布上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但此种地域性与自然资源联系较大,与人口聚集区并不具有完全的正相关性。为解决“用人难”的问题,在今后的产业布局上,应该将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地点尽可能向聚落靠拢,对于近两年来引进的鞋服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如此。要结合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引导创业投资者在安置点多设立生产经营网点。各级政府要从完善基础设施、规划预留场地、提供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如此,一方面可吸收搬迁村民就近就业,另一方面又缓解了小微企业“用人难”的问题。将移民搬迁与小微企业选址结合,还能大幅提升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级“人才库”。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县大部分小微企业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上都存在巨大的空缺,均可以通过内部挖潜解决:(一)目前,我县有相当数量的待业或半就业状态的大学生,此类人群有思想、有技能、有闯劲,对网络、电子商务等理解较深,且有志于建设家乡,可以将这一类人的信息收集整理后,纳入县级“管理人才库”。通过政府主导的双向择业,使他们逐步进入各小微企业就职。在企业启动阶段,政府通过发放一定补贴的形式帮助留住这些大学生,作为后备管理人才加以培养。企业成熟后,即可为其提供较优厚的报酬,足以留住人才。(二)近年来,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我县向外输送了大量修脚、烹饪、家政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但农业技术和种养殖方面的人才还存在不足。在今后的培训上,应根据我县小微企业实际需求,向农业技术方向倾斜,同时可与各小微企业签订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协定,达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效果。此外,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通过发放奖金补贴等激励手段鼓励农技人才报考职业资格考试,将通过较高级别考试的人员纳入县级“专业技术人才库”。动态的“人才库”完全对外开放,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找人用人,回乡大学生也可自行上传个人资料求职,人力资源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优化配置。
三、强化行业合作,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我县小微企业中,登记类型为企业的有600余户,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农业合作社,尤以茶叶生产和种养殖占比较大。受规模、资金等因素影响,这些合作社对外竞争力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因此,政府应大力推动合作社之间的交流合作。一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咨询培训、行业指导、行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为小微企业提供帮助和指导,促使其尽快向成熟的现代企业转变;二是做好资源整合。对每个行业的小微企业进行筛查,选取一至数个定位清晰、团队有力、运转良好的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发挥样板和带头作用。对于运转不良的及时整合,把节约出来的资源更多投入到优势企业上;三是加强信息共享,鼓励小微企业收集各类有效的市场信息,指导有条件的小微企业逐步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定期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把全县的小微企业拧成一股绳,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以“放管服”为指导,做好公共服务保障。在小微企业管理上,政府既要引导好,更要服务好,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一)要深入了解企业需求,通过基层调研、座谈会、网络意见征集,问卷发放、个别走访等形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遇到的困难,据此制定问题清单,对于有条件解决的,明确解决时间、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于暂无法解决的,做好解释和记录。(二)比照脱贫攻坚的思路,对于需重点扶持的小微企业,根据行业性质确定帮扶单位,从咨询服务、行业指导、市场拓展等方面为小微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帮扶。(三)由县政府牵头,从发改、司法行政、工商、税务、各驻紫银行等单位选取精干力量,组建非常设的小微企业发展咨询办公室,为小微企业提供法律、政策、税收、融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总而言之,小微企业要持续发展,要做强做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指引。“输血”只能是暂时的,只有通过行政指导、政策指引和公共服务,帮助我县的小微企业逐步成长、成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居民增收、扩大就业、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