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文艺团体既是文化团体的重要一翼,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引导的扶持鼓励民间艺术团体,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之为实施“文旅兴县”战略服务,是文化管理部门的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也是一支不可忽视、不可多得的社会力量。近年来,紫阳县民间文艺团队在县文广局和音乐家协会的帮助指导下,如雨后春笋,不断成长壮大。据了解,全县注册备案的民间文艺团体共有22家,歌舞类就占15家,报名参加慈善老年大学的文艺爱好者就有200多人。这些文艺团队,为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县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主义新民风建设和构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坚持生态为根,文化为魂,做足“山水硒、茶歌道”文章,繁荣发展特色文化,推进文旅兴县,提升“汉江画廊,茶歌紫阳”品牌形象和竞争力”的目标任务。为助力“文旅兴县”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民间文化团体的积极作用。
建 议:
一、统一组织协调。由紫阳县音乐家协会、慈善老年大学牵头,统一组织协调县城“夕阳之花歌舞队”、“嫂子歌舞队”、“俏姑子歌舞队”、“最炫紫阳风歌舞队”、“手牵手歌舞队”等规模以上文化社团组织,按照实际需要编排文艺节目,定时定点参加相关文化艺术活动。
二、以活动为载体。比如“三月三、上茶山”;六月六、去漂流;“九月九、人长寿”等时间节点和旅游旺季,组织文化艺术专题(场)活动。采茶季节,可在蒿坪、向阳、焕古、红椿等产茶大镇,因陋就简,就在茶山搭歌台,就把民歌唱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安排各文艺团队巡回在茶山演唱紫阳民歌,让来紫阳旅游观光的客人留连忘返,驻足欣赏,感受紫阳独特的乡土风情。
三、适当资金扶持。县文化主管部门已由过去“办”文化,到如今“管”文化,体制转型了,机制应当更加灵活。对表现突出的文艺团队可采取“认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鼓励;对积极参与活动的文艺团体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帮助解决交通费用及部分道具设备的购置。
四、搞好阵地建设。以慈善老年大学为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培训学习,创造机会,打造平台,激励各文艺团队相互交流,展示自我。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新人,培养新人,促使紫阳民间、民俗、民歌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