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陕南的紫阳县,它在中国西部12个省市区都有名啊。 紫阳,不仅有秦之雄,更有楚之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这里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自古讲,凡是有青山绿水的地方,必定出美女、才子。紫阳就是这样,这里是出美女的地方。这里的女人绝大多数都是有着秀气、灵气、大气、才气的“四气之女性”,西安等一些大城市的人来到这里一看,都会说这里是“美女云集”:三步一个林青霞,五步一个张曼玉。 紫阳出的才子更多啊。这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崇尚正义,才华横溢的“纤秀之士”。 黄平学,就是紫阳众多的彦才俊士之一。他是一个名扬三秦的“巴山墨士”。 黄平学现在供职于紫阳县信用联社。他的家乡是紫阳县高桥镇。 我的卧室里挂着一个书法条幅,上面写的是“养心一江水,安神四围山”。这就是我请黄平学先生给我写的啊。 黄平学是中等个头,西装革履,外表给人的印象就是诚恳谦和,儒雅不凡。和他交谈,只要一涉及到书法之事,他的眼里就立刻闪烁出一种苦心求知,刻意索取的目光。 黄平学是自学成才的典型。他的老家在高桥镇的一个穷山沟里。在他14岁的时候,由于家境过于贫寒,他被迫辍学在家,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正如一位诗人所写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来追求光明”。从那时起,他,一个巴山山沟里的懵懂少年,竟然萌发了做一个书法家的人生理想! 从14岁起,他利用一切机会刻苦练习书法。在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之余,他就在废纸上、石板上、沙滩上,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书法。他以“墨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作为自己潜心精研的座右铭,并时常以“驰笔常苦夏日短,展卷不厌冬夜长”的韧劲,沉入到“帘外五更风雨冷,案头三尺笔墨浓”的研习状态。就是靠着这样的长达40多年的临池研磨,苦修苦练,黄平学在楷、行、隶、草、篆诸体的书艺上形成了自己的书法个性。如今的他,已经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康市书协理事、紫阳县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黄平学的书法作品,带着巴山的沉稳,带着汉江秀水的灵动,既流畅飘逸,又富有骨肉血气,由表及里,读者分明会从中感受到蕴含在其中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有不少是书写古人诗词的。这些古典诗词中的情思和意境,融会一体,跃然纸上。他书写的这些内容的书法,线条质高优美,提按虚实变化有序,没有浮华奢靡之态,有的只是凝重沉稳,充分表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就以他为我书写的“养心一江水,安神四围山”这十个字来说,虽然字数不多,但很有艺术的功力!这十个字,融书意、诗意于笔端,气韵十分生动,传达出中国书法精、气、神的无穷张力,把中国书法艺术的抒情特点运用得充分自然。这十个字,吸颜之筋,借柳之骨,磅礴敦厚,刚中有柔。每天晚上临睡前,我总要仔细地品味这十个字,既悦目可心又能助我修身养性。这十个字,时时启迪于我的是一种感染力和生命力。 有个著名书法家说过一句话:“先有风骨俊,始得翰墨香”。鲁迅也说过一句话:“从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这无非是说,搞艺术的人,先要锤炼好自己的人格,做一个优秀的人,才有可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来。黄平学是一个具有高贵品质的人。生活中的他,谦逊朴实,重情讲义,敦厚赤诚。他为人处事,不唯上不唯权,不唯钱不信邪,不欺贫贱不赶热闹,不扎式子不打诳语,不说假话不图虚名,不趋时尚而爱憎分明,不善钻营而甘于平凡,芸芸众生之中总难掩饰他那耿直刚正、光风霁月的翰墨之人的性格!那怪他写出了那样多而优的书法作品,难怪许多陕南人都喜欢称他为“巴山墨士”!! 人生路漫漫,书艺无止境,执着不移志,砚田苦耕耘。黄平学,这位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的巴山汉子,如今快满花甲之年的人,仍然在自己钟情一生的书法园地里勤奋劳作。我坚信,他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书法作品,为共和国60岁的生日献上一份份厚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