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紫阳县委宣传部
关于对县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号提案回复的函
吴世君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大‘人情风’整治力度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函复如下:
针对您们提出“礼尚往来”传统习俗变异问题建议案,县委宣传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召开会议研究,提出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我们做的工作情况回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
以助力脱贫攻坚为目标,紧扣“诚孝俭勤和”新民风主题,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等“六项活动”为抓手,着力整治脱贫攻坚工作中“攀比奢侈、失信不孝、自私缠闹、迷信赌博”等问题,特别是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惰性思想和少数非贫困户“缠访闹”争当贫困户的问题,激发了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加快了全县脱贫攻坚步伐。
一是抓道德评议助力脱贫攻坚。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目标,针对贫困户中“不诚、不孝、不俭、不勤、不和”的问题,我县结合每月党群例会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道德评议”,明辨是非、弘扬新风正气,主要针对人情攀比、奢侈浪费、忤逆不孝、好吃懒做、抹牌赌博、封建迷信等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帮助教化。今年4月以来,我县结合脱贫攻坚数据清洗整改工作,全县各级干部深入111个贫困村,召开脱贫攻坚数据清洗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评议会230余场次,谁纳入?谁保留?谁剔除?评议会上交给群众来评判,不但加深了贫困户对脱贫攻坚政策的理解和掌握,也有效解决了少数非贫困户“缠访闹”争当贫困户的问题。通过道德评议,全县新识别贫困户3078户9198人、剔除1678户5100人,评议结束后经张榜公示,群众满意率达到100%,通过群众来教育群众,发动群众,评议群众,在群众中做好群众工作,妥善化解因争当贫困户、当上的不愿退出、个人意愿得不到满足怨声载道、上访告状等问题。同时,针对道德评议“后进份子”,按照“五个一”干部包组联户机制,落实包帮转化责任,包联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心贴心的拉家常、交朋友,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自觉破除陈规陋习。通过道德评议,全县31000多户96000多名贫困群众受到启发和教育,直接带动和帮教转化“等靠要”等“后进”贫困群众3500多人,大大激发了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二是抓移风易俗助力脱贫攻坚。婚丧嫁娶大操大办、 婚事“彩礼”负担沉重、“人情宴”名目繁多,这些约定俗成的不良“习惯”,不但加重了贫困群众的负担,也日益成为脱贫攻坚的“包袱”。为深入整治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我县将新民风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县镇村5000名包联干部深入全县17个镇重点在111个贫困村逐户宣传脱贫攻坚和新民风政策,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下发《倡议书》12万份,与贫困户签订了《承诺书》9万余份,以村为单位健全“一约四会”,在广泛征求贫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对红白事礼金限额、操办标准、办理时限和违约惩戒措施作出明确规定,从根本上遏制婚丧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卸下捆绑在贫困群众身上的“人情枷锁”。同时,我县制定了《紫阳县人情新风八种喜事新办简办仪式》,明确了八种喜事新办简办流程,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对群众有需求、规定不让办的人情喜事,由镇上牵头,以村(社区)为单位,采取茶话会、座谈会、文艺演出等方式,集中举行喜事新办简办仪式,营造喜庆氛围。最近,我县针对以往高考升学热衷于“办学酒”“谢师宴”现象,下发了《倡树文明新风举行升学礼集中新办简办仪式的通知》,全县各镇村(社区)集中开展升学礼新办简办仪式100余场次,有效减轻了广大贫困户“人情份子”负担,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深受群众欢迎。
三是抓文化传播助力脱贫攻坚。贫困的原因有多种,但要真正消除贫困,势必也要预防不以贫困为耻的贫困心理。我县把“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在抓好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的同时,更加注重贫困群众的“精神脱贫”,坚决转变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的“贫困文化”。今年以来,我县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百场文艺进百村”新民风主题文艺演出的通知》《紫阳县人情新风“十劝歌”》《“八不”文明规范》《文明餐桌公约》等,组建了新民风建设“文艺演出团”和“乡贤能人宣讲报告团”,在全县111个贫困村巡回开展新民风主题文艺演出和宣讲活动。“文艺演出团”根据群众身边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和反面典型,创作编排了一批脱贫攻坚暨新民风主题文艺节目,采取送文化下乡的方式,巡回各贫困村演出,教育引导广大贫困户明辨事非、知耻而后勇。“乡贤能人报告团”巡回各贫困村,通过召开群众大会、村组会、院落会等形式,向贫困群众讲述各自的创业史、发家史、奋斗史,增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截止目前,“文艺演出团”在全县贫困村开展新民风文艺演出活动105场次,“乡贤能人报告团”在各镇、各村开展集中宣讲350场次,参与活动的贫困群众9万余人。
四是抓文明创建助力脱贫攻坚。我县大力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全县申创省级文明单位14个,市级文明单位29个,县级文明单位60个,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县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好孝子、好妯娌”等先进模范评选的通知》,在全县17个镇、111个贫困村广泛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好孝子”“好妯娌”等先进评选表彰活动,全县选树表彰“十星级文明户”1970户,“好媳妇”“好婆婆”“好孝子”“好妯娌”等先进模范3900余人,通过典型示范,潜移默化引导贫困群众坚定发家致富,提振广大贫困户发家致富的精气神。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关键少数”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执行《关于规范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带头抵制巧立名目操办酒席、大操大办奢侈浪费之风,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五是抓诚信建设助力脱贫攻坚。诚信为立身之本。我县在广大贫困户中开展“讲诚信、讲良心、讲孝心”为核心的“三讲”教育活动,以贫困村为重点建立“诚信榜”,制定了诚信榜发布制度,对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等先进典型,进行公开表彰奖励,对不讲诚信、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谎报瞒报数据的,一经核实,在村“诚信榜”公布,激浊扬清,抑恶扬善,教育引导广大贫困群众讲真话、讲实话,如实申报家庭收入,积极配合精准脱贫。与此同时,我县积极组织开展“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评选活动,县政务服务中心在县级机关单位开展了“诚信政务”、“公信执法”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评选表彰先进个人38人;县市场监管局在生产企业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店”创建活动,表彰先进45户,并充分利用“3.15”活动日,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风尚。
六是抓依法治理助力脱贫攻坚。我县立足问题导向,加强法制宣传,扎实开展依法治理,深入整治“赌博风、迷信风、闹访风”,以及在脱贫攻坚中“等靠要”现象和自私缠闹、上访告状等不良风气,为加快脱贫攻坚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县司法部门在全县17个镇111个贫困村广泛深入开展了法制“六进六促”活动,发放法制宣传资料4.5万余份,开展法制报告会50余场次,贫困群众法治意识得到增强。县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执纪监督问责,按照省委脱贫攻坚“十条铁规”,今年对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35名干部实施了追责问责,立案查处违规纳入贫困系统和享受精准扶贫政策案例40件51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11起11人。县政法部门牵头组织开展集中整治“五霸”和“缠访闹访”活动,累计推送新民风建设手机短信50万条,解决矛盾纠纷1698起,打击处理缠访、闹访6起,拘留5人;查处赌博100余起,处罚700余人,行政拘留51人;刑事立案2起,刑事拘留28人,创造了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
二、主要成效
一是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开展“扶志+扶智”行动,综合采取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等措施,集中整治脱贫攻坚中一些贫困户“等靠要缠闹”等不良风气,大力实施“精神脱贫”,一些贫困户受到思想教育和启示,树立了自强自立主体意识,自觉履行赡养父母义务,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实施新民风建设,乡风民风得到较大转变,一些贫困户在新民风建设的熏陶下,逐步改掉了游手好闲、“等靠要闹”的习性,以更加饱满的精气神,立志用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奔小康。据统计,新民风建设开展以来,全县通过教育引导、道德评议等综合措施,帮教转化争当贫困户1678户5100人,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
二是营造了脱贫攻坚良好外部环境。全县4850名“乡贤”成为精神脱贫的“教导员”,197个村(社区)结合党群例会每季度召开的道德评议会,成为提升群众思想境界的“大熔炉”。今年以来,全县围绕脱贫攻坚开展道德评议450余场次,教育“等靠要”群众1500余人次,疏导剔除对象5100人,自愿放弃争当贫困户3600人,直接受教育群众达到2 万余人次。通过开展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等综合措施,全县乡风民风得到进一步转变,贫困户中找荐儿、挑刺儿的少了;学文化、用科技的多了,信迷信、大操大办的少了;讲和睦、守孝道的多了,闹矛盾、不孝敬的少了;讲规矩、守秩序的多了,任性者、脏乱差的少了。不少人把少办酒席、少放烟花爆竹省下的钱,用于脱贫致富、发展产业上来,新民风建设加速了精神与物质脱贫的双驱动,形成了全民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三是减轻了贫困群众的“人情”负担。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人情重归文明道德,美了乡风,淳了民风。广大贫困户通过推进新民风建设,大力整治“人情风、攀比风、奢侈风”等不良风气,农村巧立名目小事大办、请客送礼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问题得到有效扭转。据调查,2017年紫阳农村群众的人情项目由往常每年34项减至10项以内,年随礼金由2万元减至2000元左右,结婚彩礼由5-10万元减至1万元左右,办丧事时间由5-7天减至3天以内,群众100%拥护、支持、认可新民风建设。一些贫困户通过人情减负摆脱了贫困,用请客送礼的钱学技术、兴产业、建家园,逐步走上了致富路。民众普遍认为人情负担“轻”起来,遇事不办的多了,小事大办的少了;喜事新办的多了,高价彩礼的少了;白事俭办的多了,大操大办的少了;帮集体出主意、想办法的多了;送礼随份子少了,关系亲了,宴请少了,感情深了,礼仪来了。
四是丰富了贫困群众的精神家园。通过开展新民风建设,实施文化传播、文明创建等活动,全县建新民风示范镇6个、示范村65个,建设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近100个,培育和树立道德模范3900余人,致富带头人1970人,为广大贫困户树立了“榜样”,确立了“标杆”,扭转了打牌、喝酒、瞎闹呼的不良风气,形成新学风、普及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广大贫困群众在劳动之余,从人情债、牌桌上、酒席中、迷信里走出来,到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或活动广场,看看书、跳跳舞、唱唱歌、下下棋、聊聊天、打打球,精神文化生活逐步充实和丰富起来。同时,通过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行全民阅读,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等,在贫困户中开展立家规、传家训、兴家教、正家风,培育和树立了良好的家风文化,唤起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道德热情,一些互敬好婆媳、和睦好夫妻、忠孝好儿女、教子好父母、友善好邻居、脱贫好榜样“亮”起来,引导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感谢你们对新民风建设工作的关注、理解、支持,热切期盼您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学习抓好落实。
联系单位:紫阳县文明办
联系电话:0915-4429072
紫阳县委宣传部
2017年8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