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紫阳有奇石
作者:向连才    文章来源:西安日报数字报刊    点击数:4016    更新时间:2008/11/3
  陕南出奇石。这石头生得很特别,它的颜色跟天一样,或蓝或绿,或黄或黑,本质是绿色,还具有耐酸性。秦巴山脉绵延几千里,紫阳才有这种奇石。

  石头呈块状平行地排列着,具有良好的劈分性能,可以劈分成片,作为纯天然的绿色建筑材料。外国人无畏山高路远,到紫阳投资采石,把石头运回大西洋彼岸,建造豪华别墅,用于覆顶贴面。屋顶是天然的颜色,没有核辐射,没有污染。万里采石,图个雅致舒适与健康。紫阳人运用这石头已有3000多年历史,自从进入铁器时代,这石头化作片状进入了农家的屋顶,为山里人避风挡雨。城里头也盖石瓦,构筑民俗小区的风景。山外的人无法理解,只说紫阳这地方就是怪,石头当瓦盖。在汉代的古墓及建筑中,发现了残留的石头碎片,印证着紫阳石头文化的悠久。

  为何要与苍天比颜色,未必有济世补天的本领。石头的名字叫板石,又名石瓦,矿物学叫瓦板岩矿。天那么大,如何去补?

  紫阳的板石资源丰富,居全国第一,是国内最大的板石生产带,资源分布面积达一千多平方公里,储量达数十亿立方米,按现有的开采水平,可供开采百多年。它生在荒山野岭,经日晒夜露,吸天地精华,目睹人间沧海桑田,炎凉冷暖。石头有情有爱,仿佛有一个远大理想。补天废弃的石头,是一块假宝玉。但它毕竟不是大荒山青埂峰那块贪图人间富贵的顽石。如果女娲用板石补天,天一定是蓝蓝的,永远也不会黑脸。说来也巧,紫阳距女娲故里女娲山只有百余公里,板石披着神秘的色彩,却揭不开神秘之谜。

  为百姓挡风避雨,时间哪怕再久远,一生也无怨,这是板石的爱。久经日晒夜露,无论春夏秋冬,石瓦绿色的本质永不褪色。古老的茅屋在一夜之间,被秋风吹散了,深埋在荒山野地的瓦板岩悄然露出地面,给山民带来了惊喜。撬开板石条,揭开一页绿瓦片,仿佛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大自然馈赠天然的特殊建筑材料,赠予山民,赠予人类。

  紫阳之地,板石遍及全县,山里人以石当瓦,以黄土筑墙,建起了独具风格的石板瓦房。装卸板石的农具叫“背夹儿”,这是用坚韧的树枝条特制而成的,装卸板石既方便又省力。弯着腰用“背夹儿”搬运板石,一院房屋落成,堆积半座山的板石,石瓦覆盖在房顶上,压得实实在在,形成宽大的平面,小屋撑起了大半个天。这是一片能挡风遮雨的天,任凭狂风暴雨,也吹不垮板石构建的天。走进石瓦房,夏季清凉,冬季温和,好像走进世外桃源,人也飘飘欲仙。山里人有几多清苦,天地却赠予他们一份厚爱,这是板石的深情与厚爱!

  虽然遮挡风雨,却盖不住饥寒;营造绿色,却掩盖不住贫困;不能补天济世,但要漂洋过海。板石在大地上沉思。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沉睡的板石在梦幻中漂过了太平洋,漂向大西洋,登上豪华别墅的屋顶。大西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人,仿佛看到了地球上有一个美丽地方,满山遍野的绿宝石在闪光。经过地质调查确认,这不是绿宝石,而是瓦板岩矿。这个地方在紫阳,它是中国最大的板石之乡。英吉利海峡及北爱尔兰的商贾们扬起了神秘的笑脸。一个信息传到紫阳:外国人要到紫阳来买石头!人们议论着,洋人为何要到紫阳来盗宝?那一天,山里的农民怀着几分好奇,也有几分疑虑,寸步不离地跟着外商,生怕把山里最珍贵的宝藏盗走了。一院石板瓦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外商的眼神久久地注视着那一片石瓦,说了一声“OK!”。望着圈舍四周堆砌的板石墙,透露出几分遗憾,仿佛在说:山里的动物比人还会享受,在欧洲只有富豪人家才能住上板石屋。满山遍野的板石,吸引着外商,当场定下在紫阳投资开采板石,紫阳第一家外资企业从此诞生了。山里人的疑团烟消云散,洋人就是洋人,他们还真看上了咱山里的石头,人们把它当作热门话题,四处去传播。沉睡的板石终于明白了自身价值与市场,它梦想成真。漂洋过海体验异国风情,何必去补天。紫阳板石走进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登上了西式别墅的屋顶。

  文化提升板石的价值,紫阳人把智慧贴在石头上,在板石上制作一幅长6米、宽0.6米的《清明上河图》浮雕,一部《西游记》的人物肖像所用板石材料,平铺在地上就达十几公里。艺术家黎成生的板石艺术成就震惊华夏大地。板石是个“宝”,山里农民以板石为业,远离了饥寒。一船板石离紫阳而去,奔向海湾。板石忘不了百姓的冷暖,因为它的故乡在紫阳。 

 (作者系紫阳县政协办公室主任,本文2008年10月21日发表于西安日报新桃花源杯陕西新好散文联展栏目)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紫阳县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10534号
EMAIL:283956432@163.com  地址:紫阳县紫府路紫阳县委大院  邮编:725000  电话:0915—4412008
最佳分辨率1027×768 IE6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