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突破发展看紫阳之“硒龙”昂首大巴山
作者:秦宗道    文章来源:紫阳政府网    点击数:4224    更新时间:2008/10/20

 

 

 

 

 

 第一乐章 辉煌灿烂的历史神韵
 
    2000多年种茶史,1700多年贡茶史。这就是紫阳茶。
    紫阳不仅是中国茶叶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最早的贡茶出产地。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的产地时写道:“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即今紫阳县等汉江两岸山谷。陆羽将紫阳茶区划归为山南茶区。
    据文献记载,在东汉末年,汉献帝(190—220)年间,紫阳茶就开始每岁充贡宫廷了。今天的紫阳毛尖,在当时名为“紫邑宦镇毛尖”。
    而具体物证:清光绪三年(1877年)正月紫阳县知县唐清辅差遣衙役办理贡茶事宜的信宗,则在2007年“中国千年历史档案展”中被发现。目前该物证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移存故宫博物馆。
    唐代时期,紫阳茶不仅继续作为贡品充贡,而且还沿丝绸之路出口西域各国。1985年,陕西省考古队在汉江沿线进行野外考察时,于紫阳县焕古镇腊子园遗址发掘出胡弦带板勾和波斯银币(现均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紫阳曾与西域通商易茶的有力佐证。
    到了明代,《茶法》开始制定和实施,朝廷实行以茶易马,巩固边防,有力刺激和促进了紫阳茶叶发展,出现了“其民昼夜沼茶不休,男废耕,女废织”的繁忙景象,茶客们络绎不绝来到紫阳“买茶装蓖”。
    至清朝,紫阳茶更是名躁京华跃居全国十大名茶之列。“陕南唯紫阳茶有名”(《陕西通志•茶马志》雍正版)。“自昔岭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兴安知府叶世卓用华美诗句为紫阳茶作了最早的广告。
 
    第二乐章 浴火重生的凤凰涅磐
 
    紫阳茶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呈现给人们两千年积淀的博大雄浑。谁也不会想到,在20世纪的80年代她会突然遭受一场险些灭顶的挫折。然而,也正是这一跟斗,把紫阳茶这位“老头子”摔成了“壮小伙”!
    国家取消统购统销政策、放开茶叶市场后,周边同行业异军突起,紫阳茶由于未能及时做好相关准备,逐渐失去“皇帝女儿不愁嫁”的高枕无忧。销售市场从西北一路急速退缩直至县城一隅。全县辛辛苦苦建起来的近百个茶厂纷纷倒闭。满山遍野的茶园,要么被摞荒,要么被砍倒。
   “要生存先把泪擦干,走过去前面是晴天!”紫阳10万茶农就是唱着这样悲壮的歌子,浩浩荡荡踏上了百废俱举的茶业振兴征程,扑下身子整整探索和苦干了20余年。
    天道酬勤,终于使紫阳茶成功走出了名盛业衰的阴影,赢来了傲然挺立的今天。过去那种“零星种植、副业经营、手楺脚捻、提篮小卖”的小生产模式扬弃殆尽,已被“丰产密植、机械加工、龙头带动、品牌营销”的大生产模式所代替。
    如果说,这种代替与转换是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的大调整;倒不如说,是思维模式、文化理念的大洗牌。在新旧两种思维模式和文化理念的冲突与更替中,紫阳茶农经历了阵痛、经受了洗理,紫阳茶产业趟出了新路、获得了新生!
 
    第三乐章 波澜壮阔的硒龙之舞
 
    紫阳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因为上天赐给她了茶;紫阳又是一块幸运的土地;因为上天还同时赐给她了硒!
    紫阳富硒区的重大科学发现,为紫阳茶赢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10多亿人口处于缺硒状态,深受疾病困扰。
    也就在这个当口,科学工作者发现了紫阳富硒区。在这里生长的一切生物,特别是紫阳茶,富含硒元素。临床试验表明,常饮紫阳富硒茶可有效防治克山病、大骨节病等20多种疾病,具有抗衰老、抗癌等多种显著作用。
    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得到消息后,不顾年老体衰,深入紫阳考察,并欣然题词:“紫阳茶富硒抗癌,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著名作家贾平凹也题词:“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向社会发出倡议。
    “开发富硒资源,服务人类健康!”。1990年,紫阳县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富硒茶评议会,宣布实施以紫阳富硒茶开发为主的“硒龙发展计划”。来自茶学、医学、营养学、微量元素学界的13位专家对紫阳富硒茶同期作出了权威鉴定。
    从此,紫阳茶开始迈上大发展征程,特别是近10年,全县相继投入上亿元资金和120多万个劳力扩张茶园基地规模,总面积已达16万多亩。年均产茶1860吨,综合产值顺利突破2亿元大关。相继为全国上亿缺硒人群送去了健康福音。
 
    第四乐章 春风化雨的品质提炼
 
    紫阳茶为什么这样香?最简洁有力的回答就是:因为她是紫阳茶!
    到目前为止,紫阳茶已在国际国内评茶会上拿下了30多项大奖。紫阳茶独孤求败的实力,是由她独特的内在品质决定的,天生丽质难自弃。
    紫阳茶生长在一块奇特的土地上。紫阳处于扬子台地槽过度地带,土壤里含有大量锌、硒、锶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被茶树吸收转化后,形成无与伦比的内在品质。同时,紫阳茶还生长在一块绿色的土地上。紫阳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河流遍布,水量充沛;远离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水热气候同步。再就是,通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艰苦探索,形成了独特的茶叶加工工艺。
    为使紫阳茶更香,紫阳县推出了很多保障硬措施:建设全国富硒茶标化生产示范区,把标准从田间宣贯到车间;大力发展名优茶加工厂,摒弃手揉脚捻,普及机械化加工;全面实施良种良法工程,加快茶树品种提纯;不断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全面编织紫阳茶的生态安全网;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优化加工工艺,开发新型产品,改进包装、储藏、运输手段。10年来,该县投入这些项目建设的资金高达3亿多元。
    紫阳茶不仅越来越香,而且越变越美。新华社记者杨润本、李勇曾在一篇报道中这样赞美紫阳茶:“一种含硒量高抗癌力强的新茶——紫阳富硒茶,成功研制出来,并通过科学鉴定。这种茶叶,外形圆直紧细,肥壮匀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茶水嫩绿清亮,香气持久,入口鲜爽回甘。专家们科学测定,紫阳茶的含硒量比其它普通茶叶高20倍,居全国同类之首!”
 
    第五乐章 乘风破浪的联合舰队
 
    用工业化理念引领茶产业发展,紫阳县一开始就确定了这样的思路。
    “十五”期间,全县相继发展名优茶加工厂168家,基本达到村村有厂的目标。拉动效果迅速显现:成功实现从生产粗茶到生产细茶战略转变,加工质量提升带动茶叶生产效益提升,茶农务茶积极性几乎呈直线攀升;成功实现从副业经营到主业发展跨越转变,广大农民都将茶园当作宝贝管护,当作主业发展;成功实现从自釆自制自售到提篮小买鲜叶再分工转变,采摘与加工分离,使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为进一步对接市场,2005年1月,该县9家茶叶经营骨干企业自愿参股,注册资本888万元,宣布成立紫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由此,紫阳富硒茶有了属于自己的龙头企业,完成了从“大群体”到“大龙头”的漂亮转身,开始了更高层次的发展。
    几年来,总公司在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邀请著名茶叶专家制定了《天然富硒茶标准综合体》,并成功获得省颁实施。申请并获得了国家原产地保护和QS市场准入认证,牢牢掌握了市场主导权。注册了“春独早”商标,实现了品牌大整合;发展了36家连锁经营店。
    以总公司为“龙头”,以百余家茶厂为“龙尾”,紫阳茶的联合舰队乘风破浪前行,止目前,销售市场已拓展到全国20多个省份,并有少量出口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
 
    第六乐章 绚丽多姿的文化支撑
 
    紫阳不仅是有名的茶乡,还是有名的歌乡。紫阳民歌好像天生就是为宣传紫阳茶准备的。让紫阳茶歌唱响大江南北,让紫阳茶艺倾倒中外茶人,紫阳人把“以歌声扬茶名”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青青茶林坡连坡,采茶人儿歌对歌,四季春风拂茶山,茶香不散歌不落。”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紫阳人创造了群星灿烂的民歌文化。
    2002年,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紫阳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同年,紫阳出版了第一张《茶歌》光碟,紫阳民歌由此开始走出县城,在大江南北唱响。
    为普及紫阳民歌,确保后继有人,紫阳实施了“民歌进校园、进机关”工程。每年都要举办各种民歌演唱、比赛活动。将民歌作为品牌打造。
    长期的品饮茶,使紫阳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俗。紫阳将这些茶俗挖掘、整理、创新,发展成了紫阳茶艺。在第三届龙舟节上,一次就派出60多人组成的茶艺表演队,进宾馆、饭店、广场演出,轰动金州城,受到游客盛赞。
    当然,笔杆子们也没闲着,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五年来全县相继出版著作20多部。与此同时,茶学科研方面也有一大批成果问世。紫阳县的硒研究水平全国领先。
    丰富的文化资源,奠定了紫阳茶优势品牌的基础。打造紫阳茶叶品牌大厦,紫阳人一路风雨连程。连续五年,紫阳都将茶文化发展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强力组织实施。坚持年年举办富硒茶文化节,并使之成为品牌。
 
    第七乐章 大张旗鼓的宣传推介
 
    从埋头苦干狠抓基地建设,到大张旗鼓进行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紫阳县以去年大办第六届富硒茶文化节为标志,开始了战略大转移。
    春茶上市前,该县即拿出100万元资金紧锣密鼓展开促销宣传活动,倾力打造“春独早”紫阳富硒茶品牌。首次在中央电视台两个频道分别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广告宣传,在陕西电视台“今日点击”、“今晚播报”两个品牌栏目插播了广告宣传片,在《陕西日报》、《华商报》进行了专版宣传,在《安康日报》、安康电视台、安康广播电台进行了全覆盖的广告宣传。
    与此同时,全面加强户外广告宣传力度。在省、市、县主街道悬挂广告宣传牌500多块,在要道路口立大幅霓红灯广告宣传牌两个。接下来,还准备投入一定资金,在西安出租车上张挂宣传广告。
新闻宣传更是不遗余力。五年来,全县共播发茶叶新闻稿件1900多篇,全国百余家报刊杂志和数百家网站都宣传了紫阳茶。
    按照规划,该县将从今年起,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持续开展品牌宣传。今年的目标是申请获得“春独早”省级驰名商标,明年将向全国驰名商标全速进军。五年内,该县将按照“特许加盟,连锁经营”的办法,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营销布点,实现茶叶单项产值5亿元的奋斗目标。
 
    第八乐章 豪情振颤的奋进凯歌
 
    有专家说,紫阳茶是一个可以做到10亿元产值的大产业。面对未来,紫阳人已经绘好了蓝图,排定了日程,吹响了号角。
    抢抓机遇,壮大规模。未来5年,该县将再新建7万亩丰产密植茶园,使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总产值5亿元以上。其中将重点建设15个基地乡镇、60个专业村,培育10000个产业大户和500家营销大户,发展200个名优茶加工厂、30个茶叶加工骨千企业和5个规模龙头企业。
    聚集优势,打造品牌。加快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的申报和认证工作,邀请高手策划,拿出重金培育,倾力打造“春独早”紫阳富硒茶品牌。变“经营产品”为“经营品牌”。按照“激活县内市场、巩固周边市场、拓展西安市场、挤进省外市场”的营销策略,积极探索广告营销、节会展销、网络推销、设店直销等各种形式,大力开拓销售市场,确保紫阳茶畅销无阻。
    整合资源,推广科技。完善机构,充实人员,确定课题,提高科技研发水平。按照人员到田、技术到人的目标,重点推广八大重点技术,确保紫阳茶生产、加工技术不断提高,稳居品质制高点。
    强化结合,放大效益。按照“一观、二闻、三采,四炒、五品、六购”一条龙的要求,将茶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并轨推进,力促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与此同时,积极开发相关茶产品。
    听听紫阳茶从千年历史深处一路走来的铿锵足音,我们有理由相信紫阳茶能够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长成参天大树!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紫阳县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10534号
EMAIL:283956432@163.com  地址:紫阳县紫府路紫阳县委大院  邮编:725000  电话:0915—4412008
最佳分辨率1027×768 IE6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