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与冯骥才先生合影
作者:冯汶浩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640    更新时间:2008/10/15

      

  冯骥才先生是当代著名作家、画家,身兼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多种职务。对于我这样普通的山区中学教师来说,能见到他一面已经十分荣幸了,又怎能奢望与他合影?
  人常说,世事难料。就在六年前的冬季,我不但见到了冯骥才先生,还与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大师级人物合影留念,这让我至今兴奋不已。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就读过了冯骥才先生的不少作品,从书里我知道了冯骥才是一位才华横溢而且十分勤奋的高产作家。他从1975年开始文学制作,1977年就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数十年来,他创作了大量脍灸人口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创作手法灵活而多变。他的中篇小说《感谢生活》在法国和瑞士获得大奖。他的散文《珍珠鸟》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他先后代出版短篇小说集、中篇小说集等各种作品达60余部。他的许多作品在英、俄、德、美、法、日、意、荷等国都有译本。他的《神鞭》等多部作品还被搬上电影银幕及电视荧屏。
  作为一个著名画家,冯先生有《冯骥才画集》等多种画集刊行于世,他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被评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
  作为一名业余作者,我一直是冯骥才先生的忠实粉丝,读过他的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很早就想见他一面。也许我的潜意识里有与他见面的渴望,梦中曾三次与冯骥才先生相遇,说起来颇为离奇。有一次,西安一位文艺界的朋友说要带我去天津见冯骥才先生,我却又因自己的心怯而作罢。
  有道是,山不转水转。2002年冬,作为一个基层的民进会员,我赴京参加了民进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的休息间隙,在北京有名的五洲大酒店宾馆,我终于见到了冯骥才先生。
  在我的印象里,大名人一般都是有些架子的,但想不到冯骥才先生却是那样的平易近人。 荡漾在他脸上的真诚的微笑,似缕缕春风一下子驱散了我心中的拘谨和不安。我大胆地坐在冯骥才先生身边的座位上,和他进行了交谈。交谈了一会儿后,我对他说:“冯老师,能和您照张像吗?”“可以呀”,冯骥才先生爽快的答应了。
  那天,冯骥才先生穿了一件灰红色的皮夹克,衣领敞开,打着领带。他的头发有些蓬乱、脸色黝黑;双眼肿胀,好似睡眠不足似的,眯成了一条缝。他的额头上那沟壑似的皱纹,一道道地刻出了他的沧桑。如果不细看,真不知他是在看镜头,还是在看别处。照完像后我向他连声道谢,冯先生微笑着摆了摆手,说:“不用谢的。”
  后来,我听许多人讲,冯骥才先生虽然是文坛、画坛的大腕,又是文艺界的高官,但他始终保持着平民本色,待人真诚,毫无官架子,生活的苦难造就了他心灵的豁达与深邃,也造就了他的质朴与友善。所以文艺界的许多人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大家都愿意聚集在他的周围。凡是每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都觉得他这个人挺峻而不孤傲,谦逊而不矫情,沉稳而不做作,博学而不虚浮,健谈而不饶舌。难怪他的朋友极多。三教九流的人都愿意饶在他的周围。朋友们尊崇他的人品和文品,更尊崇他的海纳百川的伟人般的宽阔襟怀。
  时如飞梭,一晃六年时间过去了,我与冯骥才先生的合影一直竖放在我的书桌前。每当我想偷懒时,先生那双飘忽不定的眼神仿佛是两道电光,能洞察我的内心,让我再也不敢懈怠。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紫阳县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10534号
EMAIL:283956432@163.com  地址:紫阳县紫府路紫阳县委大院  邮编:725000  电话:0915—4412008
最佳分辨率1027×768 IE6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