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政协十二届二次全委会委员提案第18号
作者:县政协提法委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253    更新时间:2017/7/12

政协第十二届紫阳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案

 

18

 

      题:关于搞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提案者:陈义朝(县政协常委、县农林科技局农业股股长)15877631188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建设美丽乡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文旅兴县战略,以创建市级美丽乡村为重点,紧扣茶饮产业、道教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思路,围绕生态秀美、环境优美与乡风和美建设目标,着力进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特色民居、农村产业、乡风文明五个方面建设提升。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不到位。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我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标准认识还比较片面,甚至还错误认为这又是在搞形象工程。农民群众则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行为,存在“等、靠、要”等思想,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2、创建合力未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工作部门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各吹各的号”情形较为明显,缺乏有效沟通与配合,县上的组织协调机构规格不高,全面统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美丽乡村建设大格局尚未形成。

    3、投入方式较单一。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目前除政府投入外,并没有市场资本、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多元化、多形式的共建机制还未形成,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4、富民产业不明晰。 美丽乡村建设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建到最后就会是一个空心村。我县农村在发展富民产业的道路上,存在着主导产业弱,产业组织化和发育程度低;品牌少,科技含量不高;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未形成等问题,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农民增收渠道不宽阔。

5、文明乡风不浓厚。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文明乡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美丽乡村建设,除核心地段外,村子面上仍然存在脏乱差现象,封建迷信活动、人情风、赌博风依旧,一些与社会文明相悖的习俗还在蔓延。

  议:

    1、坚持科学规划。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紧扣茶饮产业、茶歌文化、道教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思路,树立大产业、大旅游理念,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同时对村庄进行科学分类,以核心景区、精品茶山、汉江走廊为重点,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村庄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关键环节优先组织编制村庄建设具体规划。且规划既要统一标准,又要彰显个性特色,不能搞成村村一样化、建设模式化。

    2、落实工作责任。美丽乡村建设涉及规划编制、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民居建设、农村产业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等六大工程,是个系统工程,是个久久为功的工程,必须要夯实各方面责任,落实各方面任务。形成全面统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美丽乡村建设大格局。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快速推进,见到实效。

    3、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宣传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措施,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向群众问计、请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的监督,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健全投入机制。完善财政投入、项目整合、招商引资、社会帮扶、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最大限度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缺口。协同推进美丽乡村点与面建设,避免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形象工程。

5、发展强村富民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推进土地流转,着力推进茶叶、魔芋、中药材、畜牧、特色林果等重点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为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三要充分依托紫阳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山灵水秀,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建成美丽乡村旅游村,发展民宿经济,带动全县旅游业提品质上规模。

6、提升乡风文明。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文明乡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协同推进,注重点面结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强化农民综合素质的教育;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摒弃陋习、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培育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实现“产业兴、基础强、环境优、民风好”美丽乡村建设最终目标。

    审查意见:县住建局主办,县农林科技局协办。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紫阳县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10534号
EMAIL:283956432@163.com  地址:紫阳县紫府路紫阳县委大院  邮编:725000  电话:0915—4412008
最佳分辨率1027×768 IE6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