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第十二届紫阳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案
第 54号
标 题:关于创新推进紫阳富硒产业标准化发展进程的建议
提案者:李德斌 (县农林科技局科教股股长) 13409153733
案 由: 紫阳是经科学证实的天然富硒区。自1980年首次发现并公布紫阳富硒以来,我县会同中国科学院、陕西农科院、第四军医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校,在硒的地质地层分布,土壤植物富硒转移转化规律和资源普查,硒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硒资源开发和硒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硒是维系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人体每日硒摄入标准是50μg—200μg。缺硒会对健康造成严重损害,适量补硒能防治、改善和缓解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对某些癌症也有较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据调查,我国存在着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大面积低硒区,16个省、自治区约有72%的县市属于低硒水平,大部分人群的膳食硒日摄入量远远低于50μg的最低推荐标准。在这些背景之下,紫阳富硒资源显得更加独特和罕有,我们理应为大自然赐予的这一资源禀赋感到幸运并倍加珍视!
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硒资源开发,致力推进富硒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化发展。目前,全县以富硒茶为龙头,富硒矿泉水、富硒魔芋、富硒大蒜、富硒玉米等富硒食品产业集群格局初步形成,综合产值超过30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缺硒地区、缺硒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富硒(补硒)产品,是紫阳作为富硒区的巨大发展优势,也是责任使命。目前我县硒产业发展现状离这一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突破解决的问题。一是多数产品仍处于初加工阶段,技术含量低,产品竞争力不强;二是企业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硒含量变幅较大,难以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接受认可,未能实现富硒产品应有的高附加值。三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成果自主研发和引进转化滞后,高端富硒食品、保健品开发进展迟缓,硒产业整体经济社会效益亟需进一步提高。
我县正在抓紧制定《紫阳硒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从一个新的战略高度科学谋划,聚力推进硒产业发展。我们要牢牢把握未来五年硒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发展期,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规划为引领,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标准化富硒产品,倾力打造紫阳富硒特色品牌,叫响“富硒产品、紫阳制造”,建成全国做大的富硒朝研发生产和集散交易中心。
建 议:
一、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我县富硒产业已达到产值数十亿元的规模,仍没有专业水平较高,技术实力较强的创新研发平台。尽管可以通过对外技术合作解决一些当前问题,但从全县硒产业长远健康持续发展计,必须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突破攻克制约硒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难题,抢占全国硒产业开发制高点。据了解,中国硒产业研究建设规划方案已提交县政府审议,建议尽快落实启动建设。
二、规范富硒产品市场管理。整合质检、食品药品、农产品等各行业的检测检验科技资源,设立全县统一的硒产品检测检验和溯源认证机构,加快制定产业标准和检验检测方法,构建全县富硒食品产业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依法加强对硒产品市场的规范管理,淘汰剔除以次充好,名不副实的低劣产品,倒逼企业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
三、支持富硒产品研发创新。着眼于全民大健康产业,以开发高端富硒营养保健品为目标,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展富硒食品和一般食品的功效差异对比试验,在富硒保健食品、富硒功能产品、富硒食品添加剂研发生产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逐步培育形成数个富硒保健食品全国知名品牌。
四、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各级各类项目资金倾斜和扶持政策落实,鼓励从事采矿、房地产开发等行业的公司企业转型发展,投资孵化技术成果,开发生产高品质的富硒产品。支持引导富硒食品企业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的升级,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快全县硒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特。
五、加强硒资源硒产品宣传推介。聘请高水平创意策划团队,开展紫阳硒产业、产品、文化、县域公共品牌创意策划、宣传和推介工作;加大硒与人类健康的宣传力度,引领倡导全民补硒,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基础上,适时适当提高硒元素热度,聚集硒产品人气;积极与国内知名媒体合作,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当地地域品牌,打造紫阳名片。
六、加快机制体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对硒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硒产业发展政府议事和日常管理机构。设立硒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人才智库”,为全县硒产业发展提供咨询决策意见。在适当的时机,向上建议成立省一级的硒产业发展管理,全民补硒等相关组织领导机构,协力推进紫阳富硒产品,富硒品牌走向全国。
审查意见:县发改局办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