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协第十二届紫阳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
第23号
标 题:关于加快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成荣安(毛坝中学)13891567966
王 艺 (汉王镇小学)15877630111
案 由: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现就加快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全县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采取了强化政府责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强政府统筹,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学校管理,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等一系列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县各学校的硬件建设基本到位、功能室布局科学合理、图书仪器陆续配齐、校容校貌大为改观,城乡大多学校均达到了班班有多媒体,实现了班班通。老百姓对县委县政府重视教育事业发展高度赞誉,对义务教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充分肯定,对义务教育学校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倍感振奋。
二、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阶段性工作成效显著,但要如期实现明年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和2018年通过国务院评估验收目标,我县在资金投入、硬件装备、师资调配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通过本人调研,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均衡发展氛围不够浓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继“普九”之后教育事业发展又一项牵涉面广的重大系统工程。对此,国务院、省政府制定下发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国发[2012]48号)及省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专门文件,紫阳县将要被确定为陕西省最后一批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县区,对紫阳人民来说是一件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为紫阳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是一项任务重、耗资大的系统工程,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艰巨任务。为了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早日达到国家评估验收标准,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除了县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部门扎实推进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从我了解的情况看,社会层面(包括不少县直部门)对此项工作知之不多、知之不全、知之不深,这说明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宣传不到位,尚未形成浓厚的氛围。
2.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有百人以下学校,生源严重不足,而县城班容量达60人以上,都严重超标。城乡办学呈现出城区班容量过大(尤其是城关),农村生源严重不足的状况。大量学生涌进县城,造成城乡学生数量差距较大,这一现象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更为明显。
3.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县直学校音体美信、艺术、心理健康等学科教师仍然不足。虽前几年来我们招聘了一些特岗青年教师,但往往专业不对口,大多数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的,所教学科大多是根据他们报考的学科或自身较擅长的学科,而艺术、心理健康等方面几乎没有几人。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小学教师多数为原民办转正,这些教师年龄老化严重,特别是乡镇小学教师多数为50岁以上,教师补充和调剂难度大。同时,由于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专业水平不高,不仅教学上难以创新,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教学也难以推行。三是教师补充不到位。我县近两年来,新招特岗教师和新补充教师,远远不够,造成很多学校招聘临时教师,有的学校甚至一学期要招聘临时教师上十名,却有办理或即将办理退休的老教师达几十人人,还有年轻教师调出教育系统。
4.县直两所高中校际间发展不平衡。紫阳中学地处县城,硬件设施全面,师资整体水平较高,优秀学生分布较多,而毛坝中学地处较偏僻的农村,优质生源极少,学困生相对集中,师资力量较弱,硬件设施相对落后,两所高中在校生学业成绩难以实现大体相当,加之校际间年度考评、奖励仍以教学成绩排队和考入重点高中指标来衡量,学生、家长也自主选择去紫阳中学的较多,造成两所学校生源数量及素质极不均衡,学生人数相差近2000多人,县直两所高中长期以往将越来越不均衡,这种现状也不利于我县的初中教育良性发展。
5.初中优质生源外流现象严重。近几年来,我县每年都有大量优质生源选择到市级以上的初中、高中上学(如安康中学、高薪中学西安的一些学校),这就造成了我县生源质量上明显低于其他县区,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建 议: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和政府主导的硬性任务,基层党委政府必须不折不扣的推进落实到位。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局态势良好,为通过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评估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后续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压力巨大,切不可掉以轻心、盲目乐观。现就加快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项工作,确定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落实的时间表,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教师管理体制,关爱农村留守学生,为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结合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还存在校际、城乡和区域差距,城区学校“择校”和“大班额”还没得到根本缓解,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生源大量流失,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现实,要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扶持困难群体,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二)营造浓厚氛围。一是深入宣传造势,营造浓厚氛围。借鉴“普九”的做法,通过县内各种媒体、各级各类会议、专刊专栏等渠道,广泛深入的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内容和工作要求,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深入人心,形成全县上下和广大干部群众关心关注、支持配合、积极参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大员上阵,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建议借鉴陕西省其他县已通过省评估验收县区的做法,由县委县政府联合成立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工作指挥部,县四大家领导、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大员上阵,指挥部下设若干个工作专班并明确各自工作责任、具体任务和时限要求,县委督办室和县政府政务督查室加强督办检查,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确保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省检工作更加扎实有效的推进。三是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动员、引导、组织社会各界特别是有热情、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县内外贤达人士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形成创建合力。
(三)突出工作重点。抓好硬件建设。校舍校园、教育装备、辅助设施等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所在,各项指标内容具体、要求明确,能否通过评估验收,关键取决于此。
(四)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继续实行通过优质学校派教师到薄弱学校送教、支教;薄弱学校派老师到优质学校学习、取经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求整体提升学我县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缓解城里及优质学校“择校热”、薄弱学校生源大量流入城区、优质学校的现象。发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对农村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尽快提高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办学水平高的学校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开课等方式,实现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
(五)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薄弱学校的工作及生活条件,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并且做到引进的来、挽留的住、成长的快。
(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待遇。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在工资待遇,足量、及时兑现农村工作生活津贴,职称评聘、评先表彰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提高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总量和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负责统筹配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岗位职数,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配置差距。实施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开展教师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等多种形式的城乡互动和多元交流,并加强交流教师的任期考核,逐步实现县域内中小学师资力量均衡,整体提高教师质量。
(七)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外地及交流教师住宿条件。
(八)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义保经费的拨付过程中向薄弱学校倾斜,以保证薄弱学校的正常运转。
(九)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就近免试入学的规定,鼓励探索建立区域内小学和初中,初中和高中对口招生制度,让小学毕业生直接升入对口初中,初中毕业生直接升入对口高中,确保小学生入学和小学升入初中,初中生深入高中招生工作公开透明。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及时掌握学生流动状况,杜绝学生的无序流动。不要单纯以升学率去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不要纯以升学考试成绩奖惩学校和教师,要综合考虑薄弱学校的实际情况。
审查意见:县教体局办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