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人情风”泛滥成因及治理建议
作者:紫阳政协提法委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6457    更新时间:2017/6/1

“人情风”泛滥成因及治理建议

20175

 

请客送礼,人情往来,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传统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已异化变质,失去了应有的内涵,以致浪费之风、攀比之风、奢靡之风横行,对当前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这种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实际状况,紫阳县政协从3月下旬开始,由政协主席、副主席带队,采取进村入户走访、干部群众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全县人情风问题开展调研,并通过紫阳县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全县17个镇进行专项问卷调查,还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到本市旬阳县、湖北省竹溪、竹山、保康等地进行考察学习,收集到许多好的意见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和特点

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我县城乡群众普遍反映当地“送礼”之风盛行,已远远超过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一是人情名目杂、支出比例高。调查中,发放调查问卷320份,收回306份,有效回收率96%。拨打电话980次,有效接通852次,接通率85%。调查对象涉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镇村社区管理人员、普通群众、个体工商户、在册贫困户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68%的调查对象反映所在的镇村社区在婚丧嫁娶、满月过生、搬家建房等方面有大操大办现象。调查对象年户均人情次数达到34次,最多的户一年“送礼”达110次。过去,人情消费只限于婚丧嫁娶等少数项目,现在则增加到二十种之多。调查中人情往来名目有:建房、搬家、丧事、结婚、满月、周岁、36岁、48岁、60岁、7O岁、8O大寿,以及参军、考学、开业等,还有买车、住院等办酒的情况。调查显示,认为近三年人情消费占总收入比重上升的占65%,一年内人情消费在3万元以上的占17%,在1-3万元的占78%,在1万元以内的占5%。群众坦言,7O年代一次人情5元左右,80年代2O3O元,而现在农村“送礼”最低100元,大多镇村200元起步,5001000的也不在少数,人情支出项目越来越多,数目越来越大。

二是操办规模大、铺张浪费多。过去,婚丧嫁娶仅限于亲戚朋友和单位同事。现在只要找个名目,就四处通知、八方招呼,甚至短信群发,通知者理直气壮,被通知者心不甘、情不愿,但又怕以后见面难堪,处境尴尬,很多群众将收到的结婚、满月、乔迁等请柬戏称为“红色支付令”“温柔罚款单”。请客者大事小事都要隆重设宴,每一桌的费用从最初的188元演变为如今的“588”“688”“888”甚至千元以上,一次宴请少的十几桌,多的几十上百桌。有的只是象征性地动几下筷子,大部分菜品被倒掉了,浪费现象令人心痛。

三是党员自律差、带头示范弱。2014年以来,紫阳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开展狠刹人情风、制止铺张浪费、禁止大操大办等一系列专项治理活动,出台了《关于规范党员干部及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的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和监管措施,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了查处和通报,使绝大部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人情风”得到有效遏制,但对城镇和农村的一般党员约束力不强,大操大办之风仍然严重,致使人情风屡禁不止。

二、影响和危害

    人情超过限度,带来的是社会资源浪费和人情的异化。愈演愈烈的人情风,腐蚀着人们的思想,扭曲了朋友间的友谊,丢掉了那种“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传统美德,中华优秀文化在现代社交中已荡然无存,很大程度上败坏了党风、政风、民风,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一是加重了经济负担、加大了精神压力。随着人情风的蔓延,初衷本善的礼尚往来演变成了被强制消费的“奢侈品”,增添了额外支出,扭曲了消费结构,干扰了正常生活,成为不少人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特别在农村,很多人被“人情债”搞得东挪西借,入不敷出,对农村低收入贫困群众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不堪重负。调查反映,人情风不仅费工误事、疲于应付,还伤心劳神不堪重负,别人有事不去心里难安,自己有事不办心中难过,常想着要送“人情礼”或是还“人情债”,使本该充满温馨的人情往来,变成了苦不堪言的心理负担。   

    二是败坏了社会风气,阻碍了脱贫致富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尚往来本在人们情理之中。然而,现在的“礼”已没有了“情”的本义,已被一种庸俗的金钱关系所取代,礼金的多少反映出人情的轻重,礼品的贵贱显示着关系的亲疏。这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阻碍了文明进步,更是浪费大量人力财力精力,沉重的人情债压弯了群众的腰,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一块无形的绊脚石

    三是污染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干部形象。人情风盛行,与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不无关系。有些党员干部置上级三令五申于不顾,想方设法躲避监管。有的不断更换场所、分批请客送礼,甚至巧立名目,借机敛财,直接影响到党委政府部门的威信,助长了人情风的蔓延。党员干部搞一次特殊就会失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会失去一份感召力。

三、根源和成因

    我县人情风愈演愈烈,人情消费泛滥成灾,既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也受现实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除了“面子”问题,还有攀比心理、补偿心理、从众心理作怪。调查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礼尚往来,传统习俗的影响。中国是礼仪之邦、人情社会,自古以来就重视礼尚往来的风俗,家里有了红白之事,都要告知亲朋好友。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守望相助的精神。紫阳人大多是明清时期躲避战乱而来,受移民文化的影响,对这一民间习俗一直有着很深的感情,这种传统文化为人情主义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土壤,为人情成风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是碍于情面,相互攀比的心态。人情事小,面子事大,在某种意义上说,面子比票子更重要。调查显示,70%的人都认为人情风的根源是面情观念、相互影响、相互攀比。如果街坊邻居或亲戚朋友家中“有事”,该去的没去,轻则伤了邻里和睦,面子上过不去,重则兄弟变脸,姊妹反目。

    三是通讯便捷,交往空间的扩大。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在人情消费方面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交通和通讯越来越便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人们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广泛,无论相隔多远,交通是否便利,请客者只需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者发个微信朋友圈就广而告之了,为人情风泛滥提供了便利条件,导致请客送礼的圈子越来越大。

    四是补偿损失,借机敛财的诱惑。人情往来已成了城乡群众生活的重要部分,人们沉陷其中不能自拔,除了传统习俗的绑架,还有经济利益的考量。有的人为了捞回自己送出去的“人情”,巧立名目,借机敛财,损害民意,侵吞民利。有的家庭一年过事三四次,次次请客,回回收礼。近年来,县纪委查处的党员干部违规大操大办的案件中,无一例外都是利用 “人情”之借口,达到敛财之目的。

    五是关系社会,不良风气的促成。许多人认为,人际关系是第一生产力,无论什么事情,有熟人就好办,送了“礼”就能成,反之则会处处碰壁,该办的事也办不了。在这种 “有关系就有一切”的不良风气影响下,都想借人情互换来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忙于其中。一些投机者正是利用人情关系敲开利益之门,使许多不合法、不合规的事一路“绿灯”。  

四、对策和建议

    今年3月,市委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1号文件”,决定在全市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在紫阳县新民风建设工作动员会上县委赵书记强调,抓好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乡风文明、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项重点任务,实现“一年初见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成新风”的目标。治理不当的人情风已是人心所向、发展所需、势在必行。针对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党员干部带头,城乡同步治理。治理人情风,首先必须端正党风,纯洁干部作风。一要党员干部做表率。人情往来,是一个道德约束的范畴,治理的关键还得用党员的先进性带动群众的自觉性。只有党员同志认识到人情风的危害,率先参与人情风治理活动,带头破除传统的人情陋习,从简办理婚丧嫁娶,才能教育身边的人向人情陋习宣战,改变庸俗的人际关系和攀比心理,把有限的资金用来改善生活,发展生产,建立健康新型的人际关系。二要夯实工作责任。加强基层党委对新民风建设的领导,压实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和属地管理之责。发挥好为政者的带头作用,以上率下、模范遵守,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才能取得实效。三要完善村民自治。在村(社区)党支部领导下,对道德评议委员会、人民调解组织、红白理事会和村民监督委员会进行整合,把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人、群众代表、家族族长等乡村贤达吸收进红白理事会,优化理事会人员构成,合理分工,明确职责,预算一定办公经费,使红白理事会能够正常履职,为村民自治组织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搭建良好平台。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出台既符合实际又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

(二)明确范围标准,规范有序治理。一要统一形式。建议由县文明办牵头制定出台村规民约指导性范本,统一婚丧嫁娶操办范围、办理程序、办理标准和处理措施。明确要求除婚丧嫁娶可以操办外,其他一律不得操办。对升学、乔迁、参军、开业等喜庆活动,可通过发奖金、交钥匙、戴红花的方式在村(社区)集中举办成人礼、升学礼、乔迁礼、参军礼。二要统一要求。参照《关于规范党员干部及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的规定》相关标准,制定城乡居民婚丧嫁娶操办规则,按照“非亲不请、非亲不去,不违规、不浪费、不扰民”的原则,对婚车数量、邀请来宾人数、酒席桌数、菜品酒品价格、礼金金额等都应提出明确标准,让亲戚朋友既能表达情意,又能量力而行。三要统一管理。是农村党员的要向所在村(社区)党组织申请,批准后方可办理,普通群众要向村(社区)申请,同时签订承诺书、交纳保证金,对操办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噪音污染、社会治安等提出明确要求。在各村(社区)设立人情风“红黑榜”,好人好事上“红榜”,让群众学群众。违规行为上“黑榜”,接受群众评议。凡是上“黑榜”的当年不得在村(社区)内评优树模,不得享受有关补贴、奖励、慰问,不得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不能参选村民代表,不得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得参选村干部。对我行我素、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黑名单”,使其在信贷、出行、消费等各方面受到限制。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操办的,一律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四要统一考核。建议县考评办将“人情风”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县对镇、镇对村逐级实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镇干部年终奖、村干部工资挂钩,从而形成县、镇、村三级统一推进、同步治理的工作格局。

    (三)部门协同发力,持之以恒治理。治理人情风必须部门联动、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防止反弹。一要加大监督力度。在县、镇开通“人情风”专项治理举报热线,对城乡群众操办酒宴实行动态巡查、明察暗访。对有能力承办各种酒宴的宾馆饭店、农家乐等聚餐场所实行日常巡查制度,对群众举报线索有报必查,不让违规者“钻空子”。对所有违规者都要一视同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迁就。二要部门协同发力。治理人情风,在盯住办酒本人的同时,还要盯住办酒关联人。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督力度,严格落实备案制度,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公安、安监部门要及时查处操办事宜中交通堵塞、聚众赌博、酒后滋事、噪音扰民、违规燃放鞭炮等情况;民政部门要在低保评议、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中体现对大操大办人员的惩戒条款。三要坚持合理引导。各镇、村要同辖区内红白理事会成员、知客、司仪、厨师、餐饮业主、烟酒鞭炮经营户、民间艺人、婚庆公司等从业人员签订责任书,进行合理引导,规范操办行为,划定道德底线,使他们成为推动移风易俗的义务宣传员和民间监督员。

    (四)营造浓厚氛围,舆论引导治理。一要宣传先进典型。要将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相融合,通过设置文化墙、公益广告、遵德守礼提示牌,开通宣传车、无线广播,人人发放倡议书,户户签定承诺书,网站、电视台拿出重要版面、黄金时段,讲述脱贫攻坚工作中人情新风好故事,总结推广移风易俗好经验。二要形成舆论攻势。各镇各部门要利用宣传栏、户外电子显示屏、村级文化广场、学校、交通要道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大操大办可耻,新事新办光荣”的强大舆论氛围,打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城乡覆盖的宣传格局,让群众自我“醒悟”,自我“减压”。三要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挖掘本土传统村规家训中修身、立业、交友等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逐步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社会新风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的新农民,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建成小康紫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紫阳县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10534号
EMAIL:283956432@163.com  地址:紫阳县紫府路紫阳县委大院  邮编:725000  电话:0915—4412008
最佳分辨率1027×768 IE6以上版本浏览